電信運營商年初的一串組合拳,讓在3G牌照和電信重組"魔咒"中苦等數年的業界方寸大亂:
TD牌照未發,建網行動卻在奧運十城市全面鋪開;
移動挑頭,聯通跟進,手機單向收費在遍地開花;
盛傳要分拆的聯通,突將C、G兩網營銷分開,并在全國公開招聘11省副總經理;
原本死對頭的網通、電信,竟然簽下一紙南北互不進入的協議……
毫無疑問,運營商們的連環動作,預示了中國電信業正在醞釀一個巨大的變化。
業界揪心的是——這場變革從哪里來,又將走到哪里去?
<21世紀>:2006年IPTV、VOIP、手機電視、WIMAX等新技術已經對全球通信行業帶來巨大變革,這對中國的傳統電信運營商產生了什么影響?
陳金橋:現在大家普遍認同,語音業務未來將走向IP化、無線化。用IP架構能實現非常廉價、非常容易組織的語音業務,不過VOIP實驗幾年來一直沒有實現互聯網和傳統PST N的語音雙向貫通。以前,政府部署的試點是由電信、網通分別在南北幾個城市去做,但一直沒有顯著進展,這是左手跟右手競爭的問題。
IPTV和手機電視等業務的困難也很多。從去年到今年,這些業務的變化很大:形成標準、規范,開始推進商用,甚至在局部市場取得重大突破。對傳統運營商來說,這個變化對擺脫增長停滯的困境還是有好處的。
<21世紀>:電信網和互聯網的邊界正在消融,在這個過程中,運營商和互聯網公司誰更強勢?
盧奇駿:我個人認為,互聯網企業在崛起,將來更會成為傳統運營商的掘墓人。如果運營商不轉型開展新的業務,必然會被未來的大型互聯網企業控制,或者是在競爭中死掉。比如說Google,去年運營額是100多億美元,它已經完全有能力建立自己的通訊網絡或收購運營商。
史煒:自己建網會有很多的限制條件。固網需要地下管線,移動網絡需要無線頻率,不可能誰都可以建網。就說Google,六大電信運營商還想反控Google呢。
張冬明:現在互聯網企業還沒有這樣大的威脅。對電信運營商來講,目前更主要的問題是在ICT(信息通信技術)市場中爭取更多收入。
從長遠的角度看,運營商可以通過無線終端像超市一樣銷售新業務。不過,這些業務不是運營商的擅長,有客戶資源的公司可能會更強。如騰訊現在已經有2億多用戶,如果未來中國解禁VOIP,網通、電信等傳統固網運營商會有很大壓力。
陳金橋:不能簡單對立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的利益關系。中國純粹的互聯網公司比電信網絡運營商還有明顯的實力差距。一旦與運營商直接競爭,互聯網企業的牌照、接入、落地、號碼資源等都有可能受到政府或運營商的限制。
中國六大運營商也都是天然的互聯網企業,所有的骨干網和國際出口都是它們的。
事實上,電信運營商跟互聯網企業、電信網絡和互聯網絡并不對立,而是水乳交融;真正需要跨越的鴻溝是如何整合廣播電視網絡及其背后龐大的信息內容資源。
眾專家論電信網互聯網爭大
更新時間: 2007-03-14 10:16:59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