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信息產業部公布了《信息產業‘十一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確定了信息產業“十一五”期間的12項重點產項目,其中包括“下一代互聯網”。
業內人士分析,與以往規劃不同,“十一五”規劃次不再稱“計劃”而改稱“規劃”,名稱上的改變反映出規劃作用的變化,既不像以前的國家行政指令性計劃,也不同于有的五年計劃僅強調宏觀指導,而是突出重點,更好地將規劃的指導性與可操作性結合起來。
《規劃》指出,“完善國家基礎網絡安全保障機制,鼓勵采用衛星通信作為重要通信的備份手段”。業內人士分析,2006年年末臺灣地震破壞海底通信電纜,造成了大規模的通信故障,影響重大。這一事件也反映了“衛星通信作為備份手段”的重要性與迫切性,同時,這也將催生新的市場。
同時,《規劃》提出,要“加強網絡與信息安全管理平臺的建設,提高對網絡與信息安全事件的發現和處置能力,加大對病毒、黑客以及不良信息的防范和清查力度”。
在高性能計算方面,《規劃》提出,要“研究先進的計算機體系結構,設計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性能通用CPU,研制千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系統,實現萬億次高性能計算機產業化。”
來源:搜狐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