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4月20日,蓋茨在北大百年講堂舉行的2007年度“創新盛會”上發表主題演講。一切似乎都在平穩進行之中,在一片禮節性的掌聲之中,蓋茨結束演講,進入到向獲獎學生頒獎的環節。然而,就在此刻,原本以為平靜有序的日程終于被“意外”打破。
這意外的一幕在9點45分發生。一位LINUX的支持者,展開顯然事先書寫的大張標語紙,突然闖上了前臺,與蓋茨距離不超過5米。他用英語高呼口號,可能是過于激動的原因,他的聲音高亢急促,以至多數人并未完全聽清他的口號,只聽到大意應為“OPEN SOUCE IS GREAT。”(偉大的開放源代碼),他手中的標語紙用黑色水彩筆書寫,記者瞥見其中有“OPEN SOUCE”(開放源代碼)、“FREE SOFTWARE”(自由軟件)等兩組單詞字樣。顯然,他此舉意在為LINUX“吶喊”,而且是在LINUX的目標對手—WINDOWS之父面前。
事后查明,該人士的真實身份確實是LINUX業內人士。來自新浪一博客中的信息顯示,該男子原名“王洋”,后自稱狂熱愛好開放源代碼而更名“王開源”,此前曾在國內知名IT社區CSDN任市場總監,現擔任Linux第三方專業認證機構LPI首席代表。
短短一分鐘的激昂抗議,令以“開源軟件斗士”自居的王開源迅速成為媒體的焦點人物。而他所為之吶喊的“開源軟件”更在終于沉寂多時之后,重新潛入公眾的視線。
什么是開源軟件?Linux帶來新的選擇
解釋開放源代碼,應該從什么是源代碼說起。所謂源代碼,指的是軟件的基礎編程語言。知道軟件的源代碼就可以知道其程序的運行規則,對軟件而言,公開源代碼意味著其他的軟件開發者有了對該軟件重新進行改編、編譯,甚至進而開發出“自己的”軟件的可能。
有專家曾比喻說,源代碼相當于大樓的設計圖紙,有了源代碼就等于得到了完整的大樓設計,你就可以知道哪里是不可修改破壞的承重墻,哪里是可以拆除的普通墻。
“開放源代碼(Opensource)”的概念由公益組織“開放源代碼促進會(OSI)”所定義,開源軟件用戶有使用、修改、復制軟件的自由,因此這類軟件的許可證的宗旨往往與傳統商業軟件相反,旨在保護用戶的使用權利,避免軟件的所有者借此維持壟斷的地位。
開源軟件的歷史早可以回溯到1960年。當時,售賣大型計算機的廠商如IBM,把一些軟件及原始代碼一并送給客戶,讓客戶能夠因不同需求而自行更改軟件。在1991-1992年期間,住在芬蘭的LinusTorvald制造了版的Linux操作系統。
實際上,windows平臺的競爭對手Linux從它的成長之初,就采用了開放的形式,結果開放源代碼軟件Linux的出現打破了個人操作系統領域一掌天下的局面。
為什么矛頭對準了微軟
世界上每10個電腦用戶中有“9個半”以上,每開啟電腦一次,就啟動一次WINDOWS那“飄揚的小窗”。盡管對多數人而言,WINDOWS似乎已幻化為一種不覺察的背景,但是,細數你的電腦“桌面”,我們每天用的微軟產品仍然不會少于七八種:MSN、WORD、EXCEL、POWERPOINT、OUTLOOK、IE、媒體播放器、畫板……不僅如此,微軟目前涉足的平臺還早已經從臺式機到筆記本、服務器、再到PDA、平板電腦、乃至手機、各種移動終端。
截止到2006年6月的過去一個財年,微軟全球的公司收入達442.8億美元,分支機構遍布全球103個國家和地區。在軟件的舞臺上,微軟已成為的主角。微軟的每一次平臺性升級,都被譽為信息產業的變革。
面對一個如此龐大的軟件帝國,對于軟件同行而言,如何突破就成為一個如此巨大而艱巨的挑戰。
2006年下半年OneStat的一份統計數據顯示,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當前的市場份額高達96.97%,占據著壟斷地位。其中,WindowsXP是的主力,市場份額高達86.80%。Windows2000的市場份額為6.09%,位居第二。盡管Windows98已經被認為是過季的產品,但市場份額卻為2.68%,排名第三。此外,蘋果的Macintosh系統位居第四,市場份額為2.32%。而WindowsME的市場份額為1.09%,排名第五。
相比之下,開源系統的普及率并不令人滿意。Linux系統的市場份額只有0.36%,位居第六。WindowsNT排名第七,市場份額為0.24%。而MacintoshPowerPC排名第八,市場份額為0.15%。
“政府采購”中兩次交手開源先勝后敗
開源軟件在國內的發展,幾乎可以以它的市場表現作為里程碑。國產的LINUX廠商與競爭對手WINDOWS,在政府采購案中兩次重大交鋒,先勝后敗。
2001年底,北京政府采購案,以LINUX系統為代表的國產自主軟件堪稱以全勝奪標。
6家國內軟件廠商產品全部中標,1萬多套正版軟件將被陸續安裝到北京市政府部門各單位的電腦系統中,其中2801套操作系統全部采用國產LINUX系統,產品由中軟和中科紅旗提供。
微軟的是次投標失利為國產開源軟件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希望。市場的突破,似乎在政府采購中看到希望。
然而,如果說2001年底開源軟件贏得突然,兩年之后的北京采購案則可以說是“輸得徹底”。微軟先是以“一口價”的壟斷方式包攬了北京市政府部門三年內的對其所有產品的使用升級權。也就是微軟公司以2925萬元的“場地價格”取得了授權北京市政府三年內免費使用其所有軟件產品的協議。后該項目雖然取消,但據說微軟還是以參加“國家機關軟件正版化”的形式,被業界認為是變通取勝。
開源為何向蓋茨吶喊?
“面對強大的微軟,尚在探索期的開源軟件就像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一位開源從業者表示。而此次王開源的北大抗議之舉,也更像一個弱者在一個強者面前的“宣言”。
“開源不是說今天所謂的開源斗士要實現的目標,開源今天已經是所有人關心的一個話題了,所以開源是以后必將實現的目標。它簡單的事情,就是大家買電腦操作系統免費,這是點;第二點,不用挨罵了,不用別人說你是小偷了。”事后,王開源在新浪網訪談中表示。
對于開源的舉動,微軟一方表示了大度:“這真的是很小很小的一件事。”微軟發言人表示:“微軟尊重人們表達各自看法的權利。產品之間的競爭是正常的,是一直都存在的。”
相比之下,業界的反應也相當理智。金山公司表示:“因不了解開源先生的動機,我們對開源的行為不便評價,但其效果引起了媒體和用戶對微軟壟斷的關注,也是有其意義的。壟斷不利于市場的活躍與產品創新,是對創新在某種程度上的扼殺。軟件廠商之間的合理競爭態勢,有利于軟件產業的健康發展。”
“也許我當時做的方法在道義上欠妥,但是我希望能有一個機會跟蓋茨先生坐下來共同探討開源,而不是讓他去開源。這樣才可以化干戈為玉帛,讓更多的人看到商業和開源是可以對話的,而過去的一切就讓它過去吧。”王開源說。
實際上,當開源試圖跳上微軟的講臺之前,蓋茨剛剛描繪了軟件無所不在的未來。無論如何,開源抗議的聲音以一種特別的方式給所有人提了一個醒,軟件的未來,不會,也不應該是一個傳奇人物、一家廠商的自說自話;還有其他角色,在尚且微不足道之中,急切地需要我們的關注。(任笑元)
矛頭對準微軟 “開源軟件斗士“為何向蓋茨吶喊?
更新時間: 2007-04-27 13:30:06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