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友軟件在國內管理軟件市場的銷售額一直,這是其競爭對手金蝶軟件不愿意看到的。
近日,金蝶國際軟件集團有限公司(268.HK)(簡稱“金蝶國際”)出讓7.7%的股份換取IBM公司與雷曼兄弟約1700萬美元的投資,來發展其海外戰略,意欲借此超過老牌競爭對手用友軟件,突破現有競爭格局。
不甘做老二
的一份市場調研報告顯示,在目前中國的管理軟件行業,就銷售額和市場占有率而言,用友軟件穩坐頭把交椅,市場占有率為21.0%,銷售額是14.98億元;金蝶國際位居第二,市場占有率為10.5%,銷售額是7.49億元,恰好是用友的一半。
居于第三位的外資管理軟件巨頭SAP與金蝶國際相差無幾,市場占有率和銷售額分別為10.2%和7億元。新中大、浪潮、東軟、Oracle、DCMS、金算盤、博科等7家軟件公司緊隨其后,分享了剩下的35.2%市場份額。
管理軟件行業的競爭格局已初步形成,前三強已經在一定程度上獲得了穩定的市場地位。但金蝶國際不甘屈居第二,金蝶國際主席徐少春(徐少春新聞,徐少春說吧)早就放言,金蝶的發展目標是要在2010年成為亞太區中小企業ERP(企業資源計劃系統)市場的。
為此,金蝶國際積極尋求海外戰略合作伙伴,實現產品及服務的國際化,加快國際業務的拓展。于是有了下面的一幕,IBM(NYSE:IBM)、雷曼兄弟(NYSE:LEH)與金蝶國際于6月4日聯合宣布,IBM公司與雷曼兄弟投資約1700萬美元,購入金蝶國際約7.7%的股份。
同時,IBM與金蝶國際將結成全球戰略合作伙伴關系,幫助雙方的客戶提升在中國及全球市場中的競爭力,并幫助金蝶國際化,成為一家真正全球化的軟件公司。
資本國際化
金蝶國際本次引入戰略投資,是繼2001年香港創業板上市和2005年轉香港主板之后,在資本國際化歷程中又一個重大的舉措。
在徐少春看來,資本的國際化是金蝶這些年取勝的法寶,也是中國企業國際化的一條捷徑。
在金蝶國際宣布此次融資之后,大多數業內人士判斷金蝶國際有意赴美國上市。易觀國際的IT分析師梁新剛稱,金蝶此次引進兩位戰略投資者,也可視為在為美國上市做準備。與IBM的戰略合作可提升其品牌的國際認知,雷曼兄弟則可能助其進行上市前的資本運作。
徐少春并不否認這種猜測,但他強調這次行動更多出于戰略考慮。
目前用友、金蝶等國內管理軟件提供商主要是在中、低端市場上展開激烈競爭,高端市場被國際巨頭SAP和Oracle等占領。海通證券的IT行業的分析師陳美風認為,金蝶國際與IBM、雷曼兄弟的合作主要出于三方面的考慮:首先是對金蝶國際進入軟件行業的高端市場有利;再者,對于它進軍國際市場,甚至在納斯達克上市也會有幫助;同時,在技術層面上,IBM能夠給它一定幫助。
中信建設證券的電訊和信息技術行業的分析師董志強則對《財經時報》表示,IBM、雷曼兄弟的投資所占的比重不大,不會對國內管理軟件行業產生大的影響,要超過用友,改變競爭格局并不容易,但競爭會更加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