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中間件開展數字電視業務實踐分析
更新時間: 2007-05-14 09:23:02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773
2003年7月3日是中國數字電視(DTV)發展的階段分水嶺。國家廣電總局召開全國廣電行業電視電話會議,在已經確立的“節目、傳輸、服務、監管”四大平臺的DTV技術體系下,籌建中央節目平臺,計劃于9月1日正式開播。一時間,全國的節目平臺紛紛響應,技術籌備緊鑼密鼓,付費電視頻道作為“節目為王”的龍頭,帶動DTV產業開始全面啟動。然而,DTV還要走很長的路,中央節目平臺播出后的再發展,按常規邏輯技術裝備和體系必須先行,如何做到未雨綢繆,是我們從事技術工作的工程師們必須優先想到并研究透徹的。
DTV與傳統電視的區別在于能夠實現交互的業務服務。廣電總局對遼寧數字電視節目平臺開辦視頻點播業務的批復中明確指出:節目平臺今后的業務方向,應向數字電視交互節目的內容服務發展。而中間件技術是繼付費頻道的增強型EPG之后,高效制作和播出節目平臺交互業務內容的重要技術手段之一,因此,遼寧數字電視節目平臺在運用增強型EPG的多種交互功能以后,進一步把研究重點放在中間件交互節目的應用開發上,通過提高服務意識,發展互動業務,創造增值空間。本文就此探討全面開展付費業務以后,節目平臺的運營商如何把握中間件技術,不斷制作和創新業務的服務內容。
一 交互節目是數字電視節目獨到之本
DTV中間件是多媒體信息處理技術在DTV上的新應用,它是一個完整的端到端系統。這個系統是構筑在DTV前端平臺上的內容應用平臺,平臺可分為3個部分,如圖1,一是前端廣播服務系統,二是接收端機頂盒軟件與硬件系統,三是節目內容的制作工具。如果把機頂盒比作為PC機,那么中間件就相當于PC機上的操作系統。在由廣播前端和接收終端構成的系統平臺上,中間件的執行功能和控制作用,調動底層軟件與硬件資源,以應用程序實現互動節目的內容;而節目內容的制作工具,則是圍繞交互功能拓展性和節目多樣性進行創作性開發的工具,如果僅為前兩者端到端的系統應用,而無開發制作工具包,就無法連續開發新的交互節目,也就是說,每項新的應用都要去買,還不一定符合自身創意的需求。所以,交互電視平臺的3個部分是一個整體,缺一不可。
中間件技術的應用是緊緊圍繞著節目內容的多樣化表現形式,而在國內的數字電視試驗初期,大多數是由網絡公司來經營,還沒能認識到“節目為王”的重要性。從國內極少應用中間件的幾個播出平臺上看,勇于花錢購入中間件的都是直接與節目內容相關的電視臺,可見,在中國DTV試驗初期的特定環境下,所見所聞95%以上的播出平臺曲解了中間件的作用。然而,在今天的“四大平臺”體系下,節目平臺應該站出來給中間件正名了。
由于中間件表現出電視媒體重要的智能優勢,而且能夠實現多樣化的交互節目內容,因而成為電視媒體與計算機媒體重要的競爭方略。交互節目內容是DTV與傳統電視的根本區別,也是感染觀眾的魅力之所在。經過2年的DTV試驗檢驗,沒有采用中間件的DTV數字節目,已經使觀眾感到DTV與傳統電視在節目內容上和表現形式上區別不大,而在傳輸質量的觀感上有所提高,卻并非觀眾和市場的迫切需求,因而,目前試驗的DTV模式難以形成新的節目賣點。
既要交互就要有下行與上行的交互通道,下行通道為節目內容的廣播,上行通道為節目內容的需求、選擇、提問及個性化的興趣表達。廣播式的節目傳送就是利用下行通道,這是廣電行業的老本行,理解程度與技術裝備都是熟悉且完善的,而普遍關心尚存不解的是上行通道和方式問題。DTV上行通道有3條,也可稱之為3個發展過程。建設初期是虛擬上行,在完善的上行通道尚未建立之前,或通過EPG和中間件完成人機的近端交互,或通過客戶統計和身份驗證的智能卡完成虛擬的遠端交互;中期是外網上行,通過電話網、互聯網等多種外網實現上行,這在技術上可行,只是運營模式參與了外網經營,需要研究分成問題并在機頂盒中增加上行通信模塊;終期目標是完成HFC雙向光纖網絡改造,及在互聯網上解決入戶帶寬的普及以后,達到了真正意義上的雙向交互。在3種上行通道中,無論何時采用哪種方式,即便是實現了網絡雙向改造,應用DTV中間件的通用開發平臺,都是發展交互節目經濟、有效、快捷的途徑。
如果采用了DTV中間件的通用平臺,就可以定制交互節目,且可通過加密手段進行版權保護,很方便地實現不同內容節目的按質論價。而且,這些節目占用傳輸帶寬極低,所有正常播出節目仍可照常,僅在下行傳輸空閑的一瞬間,對機頂盒傳送某一應用程序和控件,以供機頂盒保存下來后,再與機頂盒中已有系統資源重組,形成圖像和畫面的新內容,也能直接由機頂盒的應用程序,控制多樣化的內容表現形式,并支持人機交互的近端互動。由DTV廣播系統中的中間件軟件平臺前端,按照MPEG-2/DVB標準將不同的應用程序與數據打包發送,再由嵌入接收端機頂盒的驅動程序和上層應用之間的中間件應用程序首尾配合,相互約定實現節目內容的交互。所以,可以說中間件是產生DTV交互節目服務的基本手段,只要掌握了中間件的開發工具,就可以在原有中間件應用的基礎上,不斷開發和播出多種多樣的交互節目業務,從而發揮DTV技術的優勢,寓互動于內容之中。
二 中間件應用的分析
在國際上,中間件技術的研究已經有10年,而且逐漸趨于成熟,已被廣泛應用于媒體和網絡。在DTV上的應用國外非常普遍,如法國的Canal+Satellite數字電視臺在1996年播出了數字衛星節目,逐步應用中間件開展交互業務服務,現在已經開辦節目預覽、付費電視、增強電視、電視商務、HTML瀏覽、通信、游戲等交互內容的服務業務40多項,截止2002年底,新一代Canal+MediaHighway中間件已經在全球1600萬只機頂盒中運營;又如韓國Alticast 的DVB-MHP在SkyLife衛星廣播的應用,于今年5月份開通了采用中間件的游戲、教育、信息、英語學習等14種節目服務業務,并計劃明年啟動XDSL、CDMA網絡連動的無線雙向服務業務;其他數字電視臺的應用也非常廣泛,所見所聞不下500種。
國外的中間件從技術體系上分,應有3大類。
一是以歐洲DVB-MHP為代表的多媒體家庭平臺,現已擴大到287個機構參加的國際組織標準。DVB-MHP 標準是個國際化的DTV接收機軟件平臺中間件規范,它的目的在于定義一個通用的技術開發平臺,既可在不同的數字電視終端上運行各種內容和應用,又可推動市場向內容服務和客戶應用為主發展,為包括運營商和用戶終端在內的客戶帶來更多更大的利益。這個平臺是以Java為基礎,結合了歐洲DVB 標準和互聯網技術,具有良好的內容開放性和網絡兼容性,對我國走DVB標準的自主發展道路有利,也對節目平臺進一步發展互聯網業務有利,但也有它的缺點就是Java虛擬機的開銷大,然而恰恰這一點給予開發商們一個很大的發展空間,誰能把機頂盒的資源優化得,誰就能獲得的利益,國內如北京電視臺、深圳電視臺等的應用,還有像無錫服務平臺采用DVB-MHP子集HTML插件局部試驗應用的實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