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工業經濟已連續三年保持20%的增長速度,在持續快速增長的過程中,自主創新扮演了重要角色,貫穿著遼寧工業發展的始終,并給工業發展以持久動力。
在遼寧這片工業沃土上,曾創造了共和國工業史上的無數個“”。遼寧人的創造力為國家的建設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既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更是遼寧省發展現代裝備制造業和高加工度原材料工業、建設國家新型產業基地的強大
動力。”在實現老工業基地振興過程中,遼寧人再一次選擇了自主創新這條出路。
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無疑為國產化“裝備中國”,提供了關鍵技術支持。因此,有媒體這樣評價:“遼寧裝備裝備中國。”
自主創新為“裝備中國”提供關鍵技術支持
日前,北方重工沈陽重型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兩臺直徑為11.38米的泥水平衡盾構機,正在穿越武漢長江隧道建設中一展身手。如今,沈重已經拿到14臺盾構機的訂單。從此,中國盾構機的市場不再是外國人的天下。
目前正在進行全面總裝的我國架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渦扇支線飛機ARJ21飛機,其關鍵大部件——尾段3月13日在沈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公司順利交付完成。
3月18日,裝有華晨自主研發的1.8T渦輪增壓發動機的中華轎車正式上市,標志著一直由國外品牌壟斷T型發動機和轎車市場的局面已成為歷史。從此,中華系列轎車開始真正成為擁有民族品牌的中國人自己的轎車。
4月12日,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石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簽訂了100萬噸/年乙烯裝置裂解氣壓機組合同,從而結束了我國大型乙烯裝置壓縮機長期依賴進口的歷史。
目前,遼寧省在以機床和軸承為代表的基礎類裝備、以石化設備和重型礦山設備及輸變電設備為代表的重大工程專用裝備、以船舶和汽車及機車為代表的交通運輸類裝備、以新型潛水器和新型航空器為代表的現代軍事裝備、以工業機器人為代表的高技術裝備等領域,具備了重大科技裝備研發、設計和制造的基礎與能力。改革開放以來,裝備制造業是遼寧經濟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目前,我國邁向世界制造業中心的步伐正在加快,因此,振興遼寧老工業基地的關鍵也是振興裝備制造業。
《2005年全省裝備制造業發展形勢和指導意見》提出,堅持科學的發展觀和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立足于現有基礎,瞄準國際先進水平,以骨干企業和重點產品為核心,加快體制、機制創新和結構升級,堅持開放合作和自主發展相結合,全面推進裝備制造業產業升級。
如今,遼寧已形成沈陽、大連兩大裝備制造業集群。去年,銷售收入過10億元的裝備制造企業達26家,全省機床數控化率由2005年的13.4%提高到17%,產值數控化率達44%。
省統計局提供的數據表明,我省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在不斷提高。
2004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814.71億元,比上年增長22.7%。其中,裝備制造業新產品產值570.29億元,占全省工業新產品產值的70%,增長28.5%。
2005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1077.86億元,比上年增長32.3%;其中裝備制造業完成新產品產值674.69億元,占整個工業的57.03%,實現新產品銷售收入575.5億元,占整個工業的59.3%,新產品出口74億元,占整個工業的51.4%。
2006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新產品產值1385.05億元,同比增長28.9%。
構建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
擺脫核心技術和重大裝備受制于人的關鍵是加快裝備制造業自主創新,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自主創新體系。目前我省重點工業企業正逐步形成以自主開發為主、優勢互補、利益共享的技術創新體系,獲得新技術的途徑日益廣泛。
“自主創新絕不是自己關起門來自己做,而是把世界已有的、我們能夠獲取的所有的現代文明,包括行業內已經取得的技術成果都吸收進來,然后在此基礎上進行新的創造。”沈陽機床集團董事長陳惠仁在接受采訪時強調。
在過去的幾年中,沈陽機床不斷調整創新方式和路徑,提升創新層次。企業選擇了以引進、跟蹤為主的創新途徑,具體方式包括引進技術、合資合作、聯合設計、引進專家等。
“十五”期間,沈陽機床將技術創新的工作重心轉移到自主集成創新的途徑上來。一方面加大科研經費的投入,年平均科技投入占銷售收入的3.8%,另一方面構建自主技術創新通道。目前,沈陽機床已形成以技術中心為核心的技術創新體系。
目前,沈陽機床已經掌握了高速加工中心、五軸聯動加工中心、車銑復合加工中心、重大型數控機床等設計制造核心技術,自主開發中數控機床產品290余種,其中60%以上達到國際同行業先進水平。去年,數控機床年產銷量均突破1.5萬臺,實現數控機床產值42億元,產值數控化率達到52%;其中新產品產值率達到32%。
去年,取名為“亮亮”、“月月”的兩款機器人樣機在沈陽新松機器人公司亮相,這標志著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我國代個人機器人誕生了。新松公司從成立之初,就把原創技術加以自主創新,向裝備的成套化、系統化發展,不斷提高企業的集成創新能力。目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型工業機器人產品就多達30多種,80%以上的產品屬于自主創新。
東軟集團從成立伊始就提出 “創新是企業發展的根本”這條基本原則,建立“自主創新與技術引進相結合”的研發模式。
數據庫技術一直是美國壟斷的技術,是應用計算機的基礎技術。東軟堅持進行自主研發,當時許多人認為沒有與國外產品競爭的可能性,但他們知道擁有這項技術對企業生存發展的意義。他們制定了將應用方案與數據庫相集成的戰略,東軟用了8年的時間成功地將OpenBASE推向了市場,這項技術在許多領域得到了應用,創造了很好的效益。目前,東軟集團已成功開發出數十種具有我國自主版權的應用系統、公共平臺、中間件產品以及嵌入式軟件產品。
“用科技創新引領老工業基地的改造,在推進原始創新、集成創新的同時更加注重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以政策和市場競爭為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壓。”沈飛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方勇認為。
自主創新不僅僅是技術創新
“自主創新并不僅僅是技術創新”,采訪中,無論是企業經營者還是政府官員都表達了這樣的觀點。
創新的本質涵義是指通過生產要素有機組合變化,改變各種生產要素,尤其是勞動和資本的相對邊際生產率,從而改變其收益率之間的平衡。自主創新包含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市場創新等。
我省通過引導、鼓勵、扶持企業深化研發機構的改革,激活各類創新主體的潛力,增強了企業的創新動力。沈重利用中建集團組建北方重工的時機,對公司現有的技術中心、研究設計院、銷售部等部門進行整合,以股份制形式,融技術開發和市場開發為一體,籌建沈陽重型礦山技術工程成套有限公司,使企業骨干科技人員在與企業保持勞資關系的同時,實現與企業股權資本關系。
同時,引導企業通過完善獎勵、分配機制,實行銷售比例提成、加大對科研人員的獎勵力度等方式提高科研人員的收入水平。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采取建立重獎機制,實行招標、承包等多種方式,激發員工的創新活力,每年用于技術創新的獎勵資金超過了300萬元。在以企業為主體的框架下,我省企業積極與國內科研院所、設計單位開展產學研合作,實現“產學研”的技術創新模式,建立開放式研發的自主創新體系。資金傾斜也使遼寧裝備制造企業開始著力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去年,我省安排的工業技改貼息資金就達7億元。目前,全省已擁有18家技術中心、50余個省級技術中心,重大技術研發、制造能力和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
“企業自主創新需要進行大投入,但換來的是持續的市場競爭力,企業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采訪中,企業經營者對創新的投入都表示出一致的認同,自主創新雖然初成本較高,但卻避免了引進技術時要支付的高昂代價,避免了投產后需將絕大部分利潤讓給對方的結局,經濟上算總賬是合算的。
沈陽鼓風機(集團)有限公司在每年年初,都要制定本年度的資金計劃,各項計劃資金是固定的。總經理蘇永強特別規定:“在資金計劃中,只有技術開發投入費和員工培訓投入費不封頂。”在資金的使用上,根據年度科研計劃中資金需求情況,列出資金使用計劃,做到專款專用。
在采訪中了解到,很多企業在制定年度資金計劃時,其中有一項是不斷增加的,那就是技術創新投入資金。
隨著企業研發投入進一步加大,遼寧省重點工業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在不斷增強。目前,遼寧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群,其中遼寧的機器人已占國產機器人市場的80%以上,數控機床的產值已占全國的一半。
據悉,我省將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科技投入要達到沿海地區發達省份水平,到2010年全社會研究開發投入占生產總值的比重將達到2%以上。
自主創新力提升 遼寧裝備“裝備中國”
更新時間: 2007-05-16 14:39:31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