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資訊網 3月13日報道(文/王丹) 微軟中國研發中心總監申元慶對CNET說:中國軟件業有強有力的政府支持、有廣泛的民間產業基礎、有巨大的內需市場,正處于發展軟件外包產業的完美時期。
微軟中國負責企業合作的洪德明表示:和浙大網新目前“只是做好已經談好的合作”,如人才培訓、解決方案開發、市場活動、外包等;但并不排除未來可能有資金投入。
3月8日,微軟在杭州簽下了在華第五家全球戰略合作伙伴——浙大網新,根據諒解備忘錄備忘錄,雙方將致力于在人才技術培訓、基于.Net平臺的解決方案開發、技術合作、產品引進以及軟件外包等方面開展全面合作。之前過去幾年間,微軟曾先后結盟中軟國際、湖南創智、山東浪潮和神州數碼,借此開拓在華市場。據CNET記者了解,3月17號,雙方還將在杭州召開“集團移動信息化CIO高峰論壇”,共商Windows Mobile 市場機會。
平臺戰略屢試不爽
微軟大中華區企業合作伙伴部總經理洪德明在答記者問時表示:微軟和和浙大網新目前“只是做好已經談好的合作”,如人才培訓、解決方案開發、市場活動、外包等,然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探討其它合作的可能性。但他表示:“并不排除未來有資金投入的可能”。
浙大網新發布公告表示,此次戰略合作,是微軟對中國政府在信息化建設和軟件產業發展等領域承諾的又一實際行動,也是浙大網新推進國際化戰略的重要實施步驟。該戰略合作,將助力浙大網新成長為國際的IT解決方案和外包服務提供商,并強化微軟在中國的合作伙伴生態系統。
微軟有一個很聰明的軟件發展戰略叫做“做平臺提供商”,搭建一條以自己為中心的軟件生態鏈,微軟提供從操作系統、數據庫到開發環境的各種技術,人才培訓、市場開拓方面的支持,幫助合作伙伴在微軟環境里開發各種應用。這種策略很象是“我建一個園區,你們在我的園區里做生意”——做生意的賺了,園區自然不會虧。
按照微軟中國首席執行官陳永正的說法:微軟每賺1塊錢,合作伙伴可賺17——18塊錢;但在中國,事實上微軟賺1塊錢,合作伙伴大概只能賺到2——3錢,因為中國的軟件企業一般規模較小,開發應用能力較弱。
微軟自從1992年在北京設立在華個辦事處以來,先后投資成立了中關村軟件、上海微創以及美斯恩網絡公司等。此外,2002年,微軟向中國國家發展計劃委員會承諾共同開展中國軟件對外合作項目,涉及金額超過62億元人民幣。
2006年8月,微軟宣布向浪潮集團注資2億元人民幣,這是微軟在國內向其全球戰略合作伙伴注資。
浙大網新董事長、浙江大學軟件學院院長陳純表示:這樣級別的合作,有助于促進浙大網新軟件工程水平的提高,在微軟一系列實質性支持下,浙大網新“國際軟件工廠”的夢想邁向現實。
并購歐美外包公司
軟件外包是此次合作的關鍵點之一。過去幾年,對日外包是國內外包服務公司主要的業務,但全球軟件與IT服務75%的業務在歐美市場,這種情況目前正在悄然改變。改變外包業務格局的方法之一就是收購歐美同業。
2006年底,浙大網新以700萬美元價格收購境外軟件外包公司Comtech51.5%的股權,而Comtech是微軟重要合作伙伴之一,致力于流媒體軟件、數字化產品、商用軟件、以及微軟專業化測試工具等多方面領域的工作,與微軟亞洲硬件中心、微軟中國有著緊密合作;收購使浙大網新獲得了微軟這樣的大客戶。2007年3月1日,另一家外包公司海輝也收購了美國Envisage Solutions 公司,獲得了GE、甲骨文等歐美客戶。
與此同時,印度外包巨頭如塔塔、Inforsys、薩蒂揚等也紛紛落戶中國搶占市場。微軟中國研發中心總監申元慶對CNET說:“中國現在正處于發展軟件外包業的完美時期,相比印度,中國有強有力的政府支持、有廣泛的民間產業基礎、有巨大的內需市場。但中國軟件產業起點較低、缺乏經驗豐富的架構師,開發人員眼界也不夠開闊;印度企業在語言、文化上有天然優勢,規模也十分龐大。
浙大網新總裁助理李暉對說:我們可以先學習,然后再擊敗它。
據財經媒體報道,浙大網新3月7日即快速漲停,上周四相關微軟類個股如泰豪科技、*ST創智紛紛漲停,而隔海相望的香港市場,中國軟件H股更是連續大漲。消息公布次日(3月9日),浙大網新股票繼續上揚,終以每股10.35元報收。
微軟高管稱中國正處發展軟件外包完美期
更新時間: 2007-03-14 10:13:51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