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求生存,聯手添力量
廣東省民營企業進出口商會,一個純粹自發的民間商會,正式成立僅僅八個月,就擁有3000多名會員。她的擴張為何能如此神速?日前,會長張新穎一語道破天機:人民幣升值,進出口生意越來越難做,私企老板們都意識到,做外貿,只有合作,才能生存。
聯合起來增加談判“底氣”
一直以來,廣東不少產品處于加工產業鏈中下端,大量靠授權及貼牌生產賺微薄利潤,無法獲得產品定價權,只能任由老外喊價。
更要命的是,老外越來越喜歡到中國閑逛,貨比三家之后,往往四處壓價,而再低的價錢,也有中國廠家搶著接單。廣東省民營企業進出口商會會長張新穎對此表示,競爭再怎么激烈,也不能在外商面前競相壓價導致自相殘殺的生死肉搏。成立商會,是希望促使進出口同行聯合起來,集體爭取產品出口定價權。
張新穎告訴記者,在中國大陸,要建立某種“價格聯盟”極其困難,但以商會名義,聯合業內同行,以規章等作為制約,引導大部分企業不亂打出口價格戰,則是非常實在的選擇。由于規模不大,廣東眾多中小型民企在與海外采購商價格談判時總處于下風,但如果占了行業內50%以上生產能力的眾多廠家聯起手來,無疑能在今后與強悍的海外買家進行出口定價權談判中增加勝算的機會。“大家都明白,合作是應對未來殘酷競爭的方式。因此,聯合業內同行集體爭取產品出口定價權的倡議得到了民營企業進出口商的普遍認同和響應。”
去年和前年油價、原材料價格暴漲,今年則是人民幣加速升值帶來巨大壓力,出口企業面對接踵而至的困難,除了加大力量拓展歐洲市場外,聯合起來逼迫國際買家接受提價,是重要的選擇。
張新穎說,在家電行業如空調生產,廣東早就具備了相當的實力,足以向國際巨頭叫板,理直氣壯要求持續提價。關鍵在于,必須有人做組織者。張新穎非常看好商會這個大平臺,無論同行信息匯集,還是互相交流協調步調,都能有效地保證產品。
計劃在波蘭建出口“跳板”
統計顯示,截止去年12月底,廣東獲得外貿經營權的民營企業突破5.8萬家,實現出口472.8億美元,比前年劇增57.9%。廣東外向型民營企業的爆炸性增長和日見成熟,使“走出去”投資設廠開始蔚然成風。廣東省民營企業進出口商會常務副會長潘琳告訴記者,該商會經過三年考察洽談,計劃在波蘭首都華沙建立“廣東商品展貿中心”,占地面積約五萬平方米。她表示,由商會出頭,為會員企業在海外圈地建項目,這種做法國內很少見,但在國外則非常流行。有商會撐腰,民企扎堆往外走,風險要比單打獨斗少得多。
波蘭是輻射全歐洲的理想跳板。據了解,位于華沙的這座展貿中心,先從貿易入手,再向加工、裝配、生產制造等方面發展,并以合作的方式逐步在波蘭各大城市及周邊國家設立分銷機構。
來源:人民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