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ET科技資訊網2月26日國際報道 新年的到來,給IT(信息)部門主管們一個評估過去的工作成就,以及檢討過去失敗項目與計劃的機會。信息顧問Shannon Kalvar提供了一些建議,幫助你新的一年事事都上軌道。
光陰似箭,2006年一下就過去,不知不覺2007年就來了。操作系統、軟件與處理器的大幅變動,迫使我們考慮更昂貴,更分布式的架構。同時由于IT人員難以對公司展現出工作的有形價值,公司持續忽視IT方面的建設,使得IT人員從事工作與提供支持的環境更加地艱難。
希望以下的觀察能幫助你在新的一年面臨挑戰時,能夠回歸基本面來思考:
1.大不見得就好
現在我們可以買到一個含有86個核心的刀片服務器集群。這樣的整個機架所含有的處理能力,比過去90年代晚期一整個機房的服務器還來得高。我們花幾塊美元就可以置換故障的內存,多媒體傳輸也進展到十分夸張的速度。
這些都很棒,然而并沒有讓我們的工作變輕松。利用過多的機器掩蓋問題不代表問題已經解決--只能暫時把問題隱藏起來。同樣的,能使用機架建立一個數據中心,不代表這樣做一定好。
2.新不代表穩定
同時情況往往相反。我們把過于新穎的技術稱之為“出血邊緣”(the bleeding edge),是有理由的。然而,在新來的一年,許多IT人員將會面對一個很大的挑戰,必須在保留現有穩定技術跟支持架構,與更新到支持團隊必須重新學習與測試的新平臺上做出選擇。
新的操作環境并不代表穩定的工作與支持。在魯莽地跳進一個新的工作環境之前,請先決定公司是否撐得過前面的一段陣痛期。
3.虛擬設備依舊存在實體的硬件上
虛擬化技術終于逐漸成熟。我們可以將一臺服務器虛擬成五臺,分享著有限的資源,同時建立一個看似實體的“邏輯”環境。
辦得到不代表一定要做。一定要記得不管如何,所有的虛擬設備還是處于某臺實體機器上面。這個機器還需要更多的維修與支持,因為你增加了更多復雜的軟件層。
4.記得回顧過去的進度
隨著項目事務的成長,以及管理階層對于項目鐵三角(進度、成本與時間)的監控,到項目后期往往沒有多少時間去完成許多事項。我們解決完一項工作,就又得面對接下來的三項,只能希望這團大混亂會有天突然改善。
與其在失敗中忙得團團轉,不如花點時間去回顧過去的工作。你可能會發現你認為失敗的項目,只要稍微調整到正確的方向,就可以變為成功。
5.聲稱適合所有狀況的東西,不適合所有狀況
我想大家都知道這件事,但是這值得一再提醒。超級機器人、傳說中的方案、以及那些虛構的“業界”,都讓你以為一個解決方法可以適用所有情況。我們只要把這個方法塞到我們的環境里,每件事就會神奇地變得一片祥和。
每個公司的IT環境,都是由一群的人、工作流程與技術所組成。在沒有考慮公司的人性因素以及工作的處理方式時,方案也可能扭曲變形。(未完,明日代續)
來源:C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