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廢舊家電,至今還沒有一套完整的管理辦法、法律規范,盡管各界人士都在熱切呼吁,但是要出臺相關法規可謂困難重重。盡管也有一些城市在積極地推行地方性的回收管理辦法,但是在推行過程中也是難字當頭。 規范勢在必行
信息產業部經濟體制改革與經濟運行司司長周子學介紹說,截至去年底,全國電子信息產業銷售收入3.84萬億元,在全國39個工業部門中已居首位。隨著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廢棄電子信息產品中的有毒有害金屬帶來越來越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調查顯示,廢舊電視機顯像管和計算機顯示器是易爆炸性廢棄物,彩管玻璃、印刷電路板上的焊錫以及塑料等都含有有毒物質。另外,計算機含有700多種化學原料,50%對人體有害。電子垃圾含有鉛、鎘、砷、鎳、汞等有毒物質,處理不當將給人的身體造成極大的傷害。如砷用于晶體管摻雜劑、印刷電路板中,砷及其化合物進入人體,會蓄積于肝、腎、肺、骨骼等部位,特別是在毛發、指甲中貯存,造成代謝障礙。長期攝入低劑量的砷,經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體內蓄積才發病,砷慢性中毒會引起末梢神經炎和神經衰弱等,急性砷中毒會引起劇烈腹痛、腹瀉、惡心、嘔吐,搶救不及時可造成死亡。
報廢的電子產品處理不好,將給人們帶來無盡的隱患。但是如果處理得當,它將是一筆不小的財富。據有關業內人士介紹,1噸舊線路板多能夠提取900克黃金,少的也在600克左右,可獲利近10萬元。用從廢家電中回收的廢鋼代替通過采礦、運輸、冶煉得到的新鋼材,可減少97%的礦廢物,減少86%的空氣污染、76%的水污染,減少40%的用水量、74%的能源消耗。廢舊家電是一個巨大的待開發“寶藏”,但是現在卻沒有一個開發的規范,而是散兵游勇一起上。 流向難統一
由于沒有相關規范,廢舊家電的去向相當分散,完全處于無人負責無人管理的放任自流狀態。
對于人們來說,廢舊家電的處理成為眾多家庭頭疼之事,因為沒有任何一個機構對其進行回收。大多數人主要通過這樣幾種途徑處理廢舊家電:一是賣給那些騎著三輪車回收廢舊家電的人或是送到專門的廢品收購點;二是把舊家電送到電器維修店低價賣給店主,店主一般會進行再次維修“翻新”,當二手產品轉賣出去,或專門供維修技術人員進行技能培訓所用;三是送到某些大型家電商場折價購買新家電;四是索性與垃圾一起扔掉。記者在所住樓的樓道里就曾看見一臺舊錄音機與垃圾放在一塊兒。
一些商販則把收購回來的舊家電翻新、修理再次轉賣,而這些翻新的電器到底是否符合安全要求、還能用多久誰也不知道。另一些商販為了獲得線路板和廢線纜中的金、銅等貴金屬,不惜采取焚燒和酸洗等手段,焚燒后產生的有毒煙氣和酸洗過程中產生的含重金屬廢液,沒有經過處理就直接排放,破壞了周邊環境的土壤、水源和大氣。這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回收活動已經造成了部分地區的嚴重污染。
大連市政府近決定,大連市機關事業單位報廢的計算機、復印機、傳真機等電子產品,不得再由各單位自行處理,必須委托取得國家環保總局《環境保護設施運營資質證書》的大連東泰產業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統一收集,并實施無害化處理,進而取得處理憑證作為核銷的備案依據。對沒有將廢棄電子產品交由指定單位處理的,財政部門將不批準購買新的電子產品。然而,這些規定只能對機關事業單位有約束力,而對管理企業、家庭等報廢的電子產品就有點鞭長莫及。 拆解難規范
無論怎樣規范廢舊家電的回收利用,首先面臨的都是回收利用的專業化問題。中國家電協會副秘書長徐東生表示:“目前,中國廢舊家電的處理體系還是一片空白,沒有正規的處理工廠,現在的廢舊家電處理基本都由個體手工作坊來執行,處理規模和處理區域都呈分散化的狀態。”
據了解,要保證電子廢物拆解處理過程中污染物的控制,必須是具備一定處理設施和技術的專業公司才能完成,如廢顯示器中的熒光粉、廢冰箱和空調中的氟利昂等成分都必須由專業的設備進行回收處理,特別是在加工處理過程中還要保證各種有毒有害氣體、粉塵等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剛剛成為全國IT環保示范工程的北京中關村維修城總經理劉思玉分析認為,要判斷回收來的家電是修理再利用還是報廢拆解,必須由專業技術人員配備專用檢測工具方可驗出。但這樣一來,購置大量檢測工具及聘請大批專業檢測技術人員,再大面積鋪進各個社區,資金誰出?
雖然電子廢物的處理方式以專業化拆解為,但由于遍布大街小巷的個體收購者將大多數的電子廢物直接收走,由此導致專業回收公司回收和生產處于“供不應求”的境地。據大連東泰產業廢棄物處理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每年對各種危險廢物的年綜合處理能力是3萬噸,從1991年至2004年年底,該公司累計已回收了20萬噸固體廢物,但處理的電子廢物僅有1000噸左右,由于原料回收不足,造成了大量的設備閑置。 回收費用難籌集
正規企業處理廢舊家電,在環保設備方面的投入將非常巨大,沒有政府的資金支持根本無法運作。國家應建立廢舊家電回收處理專項資金,用于補貼企業回收處理成本,但是目前在絕大多數城市都沒有專項的補貼。
廢舊家電處理是否收費和如何收費成為熱點問題。徐東生認為,從管理和成本上講,我國回收處理成本比歐洲和日本低,廢舊家電處理廠通過出售廢舊材料就可以填補回收和修理的成本。但是從執行上看,建立廢舊家電處理體系缺少資金的支持,很難讓生產商和經銷商自覺地參與進來。而且建立收費制度,還需要面臨管理成本和相關的問題。此外,實行收費回收機制要收多少錢、如何計算、怎樣核實信息包括給廢舊家電處理單位的處理補貼標準等都難以界定。
據了解,上海已經開始對超過使用年限的廢舊家電進行強制性報廢,政府給予所有者一定的經濟補償,一般每臺30元-50元,以鼓勵市民不亂扔電子垃圾。另據國家發改委環境資源綜合利用司司長李靜透露,目前世界上30%-40%的廢舊電子聚集在亞洲,其中70%~80%流入中國。面對如此多的廢舊家電,回收利用的費用實在可觀。
國家發改委2004年便提出制定《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處理管理條例》,但至今還沒有出臺,有關人士透露,在制定條例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多、難度大是條例遲遲沒有出臺的原因。盡管統一回收廢舊家電的難度較大,但是一些城市已經開始嘗試,試圖找到一條合理解決廢舊家電的好途徑。(李燕京)
廢舊家電回收處理難字當頭 規范勢在必行
更新時間: 2006-05-31 08:32:59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