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2006~2020年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下稱“信息化戰略”)表明,到2020年,我國將實現綜合信息基礎設施基本普及,信息產業結構全面優化,新型工業化發展模式初步確立,為邁向信息社會奠定堅實基礎。
據介紹,2005年,我國信息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7.2%,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到16.6%。電子信息產品制造業出口額占出口總額的比重已超過30%。掌握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技術。部分骨干企業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然而,當前我國信息化發展也存在著如信息技術自主創新能力不足、信息技術應用水平不高、體制機制改革相對滯后等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為保證在“十一五”時期國家信息化水平邁上新的臺階,信息化戰略提出,在全國中小學普及信息技術教育,建立完善的信息技術基礎課程體系,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營造環境、完善政策,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大力推進電子商務;規范政務基礎信息的采集和應用,建設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推動政府信息公開;開發科技、教育、社保等信息資源,提供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所需的數字化信息服務;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縮小區域之間、城鄉之間和不同社會群體之間信息技術應用水平的差距;瞄準國際創新前沿,加大投入,重點突破,逐步掌握產業發展的主動 為了保證我國信息化發展的順利部署和實施,信息化戰略要求,深化和完善信息化發展領域的體制改革,完善市場準入和退出機制;加快研究制定信息化的投融資政策,積極引導非國有資本參與信息化建設;加快制定應用規范和技術標準等。
信息化戰略還表示,各地區各部門要加快編制信息化發展規劃,制定科學的信息化統計指標體系,改進信息化績效評估方法,完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統計核算體系,使信息化融匯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中長期規劃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