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6月,中國人民銀行公布《支付清算組織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下稱《辦法》)稿,但將近兩年時間過去了,《辦法》正式條例卻遲遲未能出臺。
此間,關于正式條例出臺時間的猜測及央行相關人士對外的答復,從去年9月、去年底、今年3月底,一直到現在,但都沒有如期出臺。
業內人士分析認為,該《辦法》涉及眾多敏感問題,比如無牌企業退出、外資準入等,需要多個政府部門達成一致意見,因此導致《辦法》推遲出臺。
央行支付結算司司長許羅德對外表示,出臺正式條例的時間不會太久了,該《辦法》將規定企業申請牌照的具體手續,一旦出臺,企業即可申請牌照。
易寶支付CEO唐彬告訴《財經日報》,《辦法》正式條例正在積極進展中,估計第二季度將會出臺。據唐彬了解,自2005年6月發布以來,《辦法》已經過數次討論,先后數易其稿,與之前公布的稿已有了很大改變。
“央行承認第三方電子支付是銀行業務的有效補充,他們關心的是客戶資金的風險問題。”快錢CEO關國光對本報記者表示,只要解決好風險問題,就會下發支付牌照。
“條例來得太早不好,因為市場不成熟,會帶來很多副作用;太晚了即使有規則也沒有意義,因此在行業起飛時發。”唐彬表示,2007年在牌照和電子機票等關鍵行業的帶動下,電子支付行業面臨大爆發前的拐點。
《辦法》數易其稿
據了解,早的第三方支付業務,1999年就出現了,但早期的電子支付企業都依附于銀行的網關,只提供付款的通道,支付企業無法獲得相關用戶的信息,因此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支付企業。而自從支付寶、快錢、易寶等第三方支付企業借鑒美國貝寶的經驗大量出現后改變了這種現狀,他們并不通過銀行網關進行交易,使用自己的虛擬網關,可以獲得用戶的相關信息。
據關國光介紹,其實1999年信產部就開始對電子支付行業進行監管,但并沒有形成正式文件。關國光認為,原來電子商務總體交易量非常小,并不適合推出準入制度,而近兩三年來特別是2007年隨著電子機票等行業的需求加劇,推出牌照認證制度已勢在必行。
據了解,央行2005年6月對外發布了《辦法》的稿,隨后經過很多次討論數易其稿。
關國光介紹,雖然幾經修改,但意見稿的整體思路并沒有發生變化,包括準入制度、業務監管、系統申報要求和年檢機制等都有詳細而嚴格的規定。
唐彬告訴本報記者,牌照頒布以后,央行會對支付企業的從業人員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大學畢業、相關金融行業從業經驗等。“對于從業人員的資質、相關經驗工作經驗,這方面細節還沒有明確說怎么進行認證。“唐彬說,但對主要管理人員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而在系統方面,《辦法》要求重大問題必須4小時內恢復,24小時向上通報。并且在年檢方面,要求企業必須出具央行承認的第三方數據、技術方面的安全認證,并定期進行審計,而年檢不合格的企業則會被取消牌照。關國光認為,牌照頒發后,支付企業每推出一個新業務,都需要通過央行的認證才能推向市場。
唐彬介紹,牌照控制風險的要求是支付企業必須要有資質,證明的方式是通過國家認可的機構第三方獨立調查并出具報告,并認證是安全的。據了解,易寶此前已通過了國家信息評測中心的一級安全認證。
其實,為了保證用戶資金的安全,《辦法》規定企業要有一定的風險金,大概在其營業收入的5%左右。
退出難題
據了解,行業發展的時候我國共有40多家電子支付企業,但隨著有些企業的轉型和退出,目前還有20~30家左右。不管是發放五張還是十張牌照,總會有大部分企業無法獲得牌照,他們的退出問題非常值得關注。
據關國光介紹,由于電子支付企業只能收取用戶1%~2%的交易費,是一個利潤很薄的行業,而很多企業由于自身技術等方面的原因已經選擇退出。
但是,即使沒有獲得牌照,支付企業并不會馬上就宣布死亡,《辦法》會留給未獲牌照企業大概半年左右的時間進行緩沖。
關國光認為,雖然無法獲得牌照,但這些企業都或多或少擁有一定的用戶資源并沉淀著相當數額的資金,如果處理不好將帶來金融問題。據估計,十名以后的企業沉淀了數千萬元人民幣資金,這也是中國人民銀行非常關注的難題。按一般的思路,無法獲得牌照的企業的解決辦法是被獲得牌照的企業兼并,但是,關國光認為,由于各家的系統和技術都不一樣,并購后將存在很大的難題,而獲得牌照的企業也未必愿意收購這些企業。
唐彬則認為,無法獲得牌照企業的出路只有兼并一條路可走,去年,易寶支付收購了一家名為“西部支付”的企業,作為在成都的分公司。據唐彬介紹,以易寶的經驗,他們整合得很順利,不存在系統和平臺不兼容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