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號文件”將升級
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是《信息產業科技發展“十一五”規劃和2020年中長期規劃綱要》中,重點提出的15個科技發展領域之一。
一直以來,國家都非常重視對這兩個產業的戰略扶持。
1999年,在專家加強對國內芯片企業支持力度的提議下,當時的國家經貿委政策司與信息產業部組成聯合小組,起草了相關芯片企業優惠政策條款,這些條款終在2000年6月形成了后來我們所稱的“18號文件”。
“18號文件”的目的在于調動各種社會資源,發展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解決了該產業“從無到有”的問題。但目前總體來看,投入還不到位,資本也不夠充實。表現在產業結果上,技術發展未能與市場很好地協調,我國整體技術水平也沒能跟上全球節拍。
另外,對文件中“即征即退”增值稅的扶持政策(即對芯片企業稅負達到6%的增值稅實行“即征即退”,后來又將這一數字降為3%),美國等國家也以違反WTO原則的名義提出了多次質疑。
2004年7月,中美雙方在日內瓦簽署諒解備忘錄,中國承諾在當年11月1日前修改有關規定,調整國產集成電路產品增值稅退稅政策,取消“即征即退”規定。
制定中的新政策對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的“支持力度不會減弱,而是在支持范圍內將有所拓展,比如,從對集成電路產品和建廠層面的支持,拓展到設計和開發層面的更大力度支持等”。
通過政府采購政策扶持創新企業。
為了鼓勵企業在技術創新上有更大作為,政府將考慮在譬如政府采購政策等方面,向它們傾斜。比如,為了扶持無線局域網國家標準WAPI的發展,今年,信息產業部就聯合財政部、發改委共同發布了《無線局域網產品政府采購實施意見》,將國標產品納入政府采購體系。對于自主創新項目的確定,信息產業部目前主要注重兩個方面,即“市場占有”和“專利擁有”。知識產權是市場競爭的結果,也是工具。但目前我們的企業在該方面的成就與其規模不相符合。
對于重點和關鍵技術的突破,除了企業的積極參與外,政府將通過組織重大科技專項來完成,這些專項包括集成電路、軟件、新型元器件、電子材料、網絡和通信、存儲、數字音視頻、網絡和信息安全、光電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