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zyueqian
      18529173453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電力招標采購指定品牌 中國芯片無緣本土市場

      更新時間: 2007-06-11 14:33:28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461

             國內電力部門對于電表計量芯片等元器件的采購基本采用指定方式,且偏于國外品牌,國內產品鮮有機會。
             經過短短6年,ADI與貝嶺的市場地位已經發(fā)生了反轉,前者成了中國電表計量芯片市場的龍頭企業(yè),市場份額高達90%以上,而后者卻幾乎萎縮殆盡
             “2006年,我們公司出口的電表計量芯片少得很。”國內的電表元器件出口企業(yè)——華科國際資源有限公司總經理尹紅平對《財經日報》說。
             那么,何不在本土尋找商機?“你以為我不想做啊,可是,哪里有機會?”他有些郁悶地說,國內電力部門對于電表計量芯片等元器件的采購基本采用指定方式,且偏于國外品牌,國內產品鮮有機會。
             指定招標:洋品牌優(yōu)先
             尹紅平解釋說,多年以來,國內電力部門在電表關鍵元器件招標方面,一直采用指定廠家、品牌,甚至指定具體型號的產品。而在指定產品的范圍中,國外產品明顯占據主導。
             記者從一位業(yè)內人士處獲得多份各省與電表招標相關的文件,時間跨越2001年到2004年。內容涉及江蘇、安徽、陜西、湖北等地電力部門電表關鍵元器件的訂貨要求、技術協(xié)議等。其中,作為參照的規(guī)范設計對象大部分是國外公司,比如計量芯片一類,美國ADI等公司基本成了的指定品牌,未見本土產品入列。計量芯片之外的產品,除LED/LCD外,絕大部分也來自美歐、日韓以及中國臺灣地區(qū)。
             該人士表示,2003年以來,指定范圍的產品已經由主芯片擴大到所有芯片,“更加激烈”。
             他透露,在具體招標評分過程中,國外品牌多是10分,而國內品牌是5分、3分。
             尹紅平還舉了一個滑稽的例子。2004年,在北京電力系統(tǒng)一次招標采購中,一家天津廠家的產品終中標,但因該公司不屬“指定范圍”內品牌,終在準備生產的情況下,被取消了資格。
             不過,本報了解到,上海電力系統(tǒng)的電表采購基本是以整機測試為主,對于其中所涉元器件,并沒有設立范圍。上海貝嶺公司(下稱“貝嶺”)市場部負責人薛智峰認為,這種方式比較公平。他透露,迄今為止,好像有浙江曾“開了口子”,增加了指定品牌,杭州士蘭、珠海炬力曾入選過。
             記者就上述現象向華北電網一位市場人士咨詢。她表示,主要是采購要涉及很多變動,繼續(xù)采購國外產品成本效益更高。不過,薛智峰認為,很多測試中,國外產品并不,國內產品價格要比同一性能的國外產品便宜幾乎一半。
             本報致電ADI公司上海代表處,未能聯(lián)系到該公司負責人。
             國內企業(yè)輝煌不再
             這種指定招標方式帶來的變故是:面對廣闊的中國市場需求,中國本土的電表元器件設計與制造企業(yè)根本無法涉入。以計量芯片為例,90%以上的市場份額已被ADI公司壟斷。
             這種反差,作為同類企業(yè)的貝嶺更是感同身受。因為,在這一市場,它10年前的榮光與10年后的尷尬讓人震驚。
             “1988年~1999年,我們的市場占有率曾經超過90%,每年出貨1000萬片,屬于。”薛智峰對《財經日報》說。
             但好景不長,美國ADI等西方芯片企業(yè)很快看到中國市場這一機會。2000年,ADI進入中國,不久推出計量芯片。當時,作為者的貝嶺并沒有將這個外來者放在眼里。
             薛智峰認為,公司恰因為這種輕視造成了后來的決策錯誤。因為,就在2000年~2001年間,對手ADI在研發(fā)方面采用了數字技術,而貝嶺仍然選擇了模擬技術。“就像蘇聯(lián)選擇真空管,美國則發(fā)展集成電路。”因為,兩種技術類型芯片應用在電表中,有明顯差距。模擬技術的電表,每批產品之間會有一定差異,且數據輸出不精確;而數字技術的電表則相反。
             但薛智峰認為,這種決策失誤并沒有影響貝嶺的追趕,公司早在2002年便推出了數字技術芯片。而在多種測試中,都超過了對手的同類產品。
             尹紅平透露,珠海炬力部分產品都出口到了美國,“加利福尼亞一位測試人員說,測了這么多年,從沒發(fā)現有這么好的產品。”
             不過,技術的反超已難以撼動既定的格局。經過短短6年,ADI與貝嶺的市場地位已經發(fā)生了反轉,前者成了中國電表計量芯片市場的龍頭企業(yè),市場份額高達90%以上,而后者卻幾乎萎縮殆盡。
             尹紅平表示,中國是全球的電表應用市場,粗略的統(tǒng)計數字,大約為每年6000萬只,而且增速越來越快。
             利益共損的產業(yè)鏈
             而由指定采購帶來的負面影響顯然更大。
             貝嶺、杭州士蘭、復旦微電子等公司自然直接受損。產品難以進入電力部門采購體系,這迫使它們只能嘗試做些出口生意,或進入電力部門基本不用的領域,比如零售給出租房、小區(qū),或者一些小企業(yè)。
             相對于ADI,這種做法等于放棄了國內市場。尹紅平表示,國外生意之前確實不錯,但由于這類芯片技術門檻并不很高,很多國家已開始發(fā)展出替代產品,做出口生意只能賺一些“零頭”。
             為求得生存權,上述芯片廠家只好采取曲線救亡的手段:它們只生產,不貼牌,而讓經銷商自己自由貼牌銷售。由于ADI等公司的元器件屬于指定產品,因此,經銷商自然會貼上它的商標。如此一來,中間商成了市場假冒產品的主力軍。薛智峰坦陳,貝嶺也曾有過這種尷尬。
             ADI公司顯然也了解內情。它曾借專利手段對貝嶺、士蘭等本土公司提起訴訟,并試圖阻止后者進入國外市場,但效果不大。
             此外,招標采購的指定,同樣限制了電表整機企業(yè)參與市場競爭,它們必須只跟指定元器件廠家合作,淪為缺乏創(chuàng)新的組裝廠。
             “這是一個畸形的產業(yè)鏈,如果不改變現有指定采購的局面,繼續(xù)讓國外企業(yè)享受既得利益,將不會有真正贏家,受損的只會是國家,以及企業(yè)創(chuàng)新的動力。”業(yè)內人士認為,這種行為已經直接違反了《反不正當競爭法》第6、第7條款,并對《政府采購法》構成挑戰(zhàn)。
             不過,中央財經大學徐煥東教授對《財經日報》表示,《政府采購法》主要適用于非企業(yè)的政府機構,國家電力部門應該沒有納入這一法律體系適用范圍。

      免費預約試聽課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_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0_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桃色视频_亚洲AⅤ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1. 亚洲欧美中文视频 |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浪潮 | 亚洲j激情综合一区 | 日韩~欧美一中文字幕 | 日本一道综合久久aⅴ久久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 日本日本乱码伦视频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