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zyueqian
      18529173453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從線路板之變看科學發展觀在千燈的實踐

      更新時間: 2007-05-25 14:52:13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03

             線路板產業是千燈鎮的驕傲,上世紀八十年代末就已形成企業集群,全鎮一半人家在線路板企業上班,幾十家企業致富了半個鎮。但是,線路板產業又是當地政府一塊“心病”,那就是對環境的影響,隨著國家環保政策日益明晰,小、散、低、污企業必將面臨出局危機。
             既要促進百姓致富,又要擺脫發展困境,怎么辦?千燈鎮黨委書記王金興說:怎么辦?向科學發展要答案。   近年來,千燈鎮通過大力推進優化提升戰略,不僅使這一特色產業脫胎換骨,走進了高新技術行列,而且破解了經濟與環保的撞車難題,為可持續發展闖出了一條新路。    一個“趕超先進”定位——
             敢于拋棄跟在別人后面揀食,反而贏得為航天飛船配套
             春節后的一個傍晚,古鎮千燈漸漸被夜色籠罩,江蘇蘇杭集團會議室內卻燈火通明。兩位德國魯爾公司代表,正與集團董事長楊雪林就合作投資8個億,興建一個線路板項目——高密度互連HDI,進行緊張洽談。
             魯爾公司是德國一家多層線路板企業,其綜合實力在當地行業內。這樣一家高端企業,怎么會遠涉重洋結緣千燈?蘇杭集團辦公室主任朱永樂自豪地說:關鍵是我們有了與國外先進企業平起平坐的實力。
             但在幾年前,朱永樂說話的底氣遠沒這樣足。當初,千燈線路板企業大多只敢把為臺資企業配配套、做做中低端產品作為自己的理想。鎮黨委認為:跟在別人屁股后面做低端,就永遠改變不了低水平發展模式。他們瞄準世界電子產業前沿,提出“趕超”理念,推動線路板產業脫胎換骨。
             回想這些年趕超歷程,蘇杭集團董事長楊雪林感慨萬分。當初,拜師臺資企業學藝,對方說:我們是大學生,你們是小學生,不是一個檔次,沒法對話。但楊雪林不氣餒,先后五次登門求教,終感動對方,上門幫助挑出了240個問題。楊雪林就從整改這240個問題入手,一步一步趕上了世界先進。
             如今在千燈,以蘇杭集團為龍頭,華新、萬正為兩翼,40家線路板企業緊隨其后,一個特色鮮明的高科技板塊正在崛起。蘇杭32層板,是國內民企層級板,國際上線路板線寬2.9微米,蘇杭達到3微米;華新的高密度多層印制線路板,是“神五”“神六”航天飛船專用產品;萬正的高精密度單雙面板、高頻線路板及多層電路板,是國家指定產品,還是日本松下電器等的中國合作伙伴。
             至去年底,該鎮線路板行業共有省級高新技術企業5家,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2家;承擔國家火炬計劃2項,江蘇省火炬計劃6項,省級以上科技項目7個。蘇杭電子還是中國電子電路專用設備行業協會理事長單位,參與起草了中國電子電路行業標準。
             千燈的線路板產業,不僅是昆山IT產業的重要支撐,每年為其提供17個億銷售額的配套,而且在國際市場上已成為美國微軟、法國雷諾阿等跨國公司的合作伙伴。 一個“優化提升”戰略——
             企業個數5年減少了17家,產量卻增長了8倍多
             “我一直講,民營企業不能拘泥于這個廠是我的,那個廠是我的,每個人都去辦廠。要學會資本運作,這個廠里有我的股份,那個廠里也有我的股份,合資辦廠。只有這樣,千燈線路板產業才能跟上IT產業高科技、大規模、人才型的發展趨勢。”王金興用通俗淺顯的道理,把“優化提升”說透了。
             提升,從設備更新破題!楊雪林說:“隨著國際集成電路技術日新月異,線路板行業的競爭,某種程度上已演變為設備競爭”。近幾年來,千燈線路板行業共投入技改資金8個億,一批原來低和散的企業,逐步轉向高與精。2001年至2004年,蘇杭集團先后投資1.5個億,將設備全部換成國際,產品檔次由8層板提升到了20層。2005年7月,為了搶占國內行業高地,蘇杭又投資3.2億新辦一個蘇杭電路板公司,依靠先進設備和技術人才的結合,產品檔次和生產規模實現歷史性提升,不僅可以生產出32層板,而且實現了從4層到20層板的批量生產,產品取得美國UL認證,符合美國軍用標準。
             優化,從人才集聚做起!“我們采取了兩個辦法,一方面從全國各地、外資企業引進人才,稱之為‘空降兵’;另一方面從員工內部培養人才,叫作‘子弟兵’。然后,將臺企的先進生產標準、管理標準搬過來,消化吸收”,朱永樂說。從2003年至2004年,蘇杭在管理上共進行了400多次整改。2005年,從深圳引進線路板行業職業CEO,再度對整個企業的管理結構進行優化。
             發展,從集聚整合開始!2004年,萬正線路板有限公司“吃掉”了昆山金業線路板廠,擴大規模,年產值迅速由8000萬元上升到1.2億元;昆山機電、國四等一批小、散、低、污的企業,則先后被市場淘汰,相繼“出局”關門。
             目前,千燈線路板企業由60家減至43家,產量卻年年增長,2001年為180萬平方米,去年達1500萬平方米。一個蘇杭集團就年產100萬平方米,去年實現銷售5個億,市場遍及國內及德、美、日、韓。
            一個“集中居住”理念——
             企業關進了一個“院子”,發展的空間反而更加廣闊
             “如果不進園區,我的企業就沒有今天”。站在千燈線路板園區綠樹成蔭的大道上,蘇元電子有限公司總經理張進元望著自己新建的大樓感慨萬千。
             印制線路板在生產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污染廢棄物,一個IT產業的基礎產業與環保限制撞車,怎么辦?2001年1月,千燈鎮在鎮北規劃建設了一個20萬平方米的線路板工業園區——富民工業園,引導所有的線路板企業“集中居住”。
             建設線路板企業“集中居住園”,千燈鎮有個“約法三章”:
             ——要求進入園區企業廠房,必須按照專業要求設計、建造;
             ——請環保部門當顧問,興建專業的線路板污水處理設施等;
             ——引進德源環保等4家專“吃”線路板廢料的企業,變廢為寶,建立園內循環經濟。
             張進元1998年租賃蘇杭集團一個車間辦起線路板企業,到2000年雖然年產值做到了1200萬元,但因缺乏空間,發展乏力。2001年,張進元入駐園區,當年就投資2000萬元建造新廠房,引進新設備。如今,蘇元電子已成為一個年產值7000萬元的中型企業。
             一個“約法三章”,不僅避免了低水平的簡單搬遷,而且還引發了讓許多企業沒想到的效應:
             ——治污設施不是擺設。千燈對園區治污實行企業自治模式,要求園區企業合股興建污水處理廠。張進元說,這種模式既增強企業環保責任心,又降低治污成本。像蘇元電子這樣規模的企業,目前建一個污水處理設施要花80萬元,現在入股建污水處理廠,只花了40萬元;再則,如果不是企業入股參與,誰也不會真正關心治污運轉正不正常,反正查出來也不會罰自己,現在不同了,污水處理廠一旦出問題,就是股東的事。
             ——循環經濟一舉兩得。原來需要花錢請人處理的廢棄物,變成了財富,既保護了環境,還催生了一個新產業,提升了線路板工業園區的檔次。德源環保等4家循環經濟企業,去年“吃”廢600萬噸,凈賺1.5億元。
             ——吸納集聚輻射周邊。千燈線路板園區集聚了36家產品線路板企業,而在園區周邊,則出現了表面貼片、線路板生產管理軟件等200多家配套企業。張進元算了一筆賬:每生產一平方米線路板,就需要130元的材料費和180元的輔料費,以去年千燈線路板產量1500萬平方米計算,這個空間就是4.5億元。
             千燈鎮黨委書記王金興說,“集中居住,看似把企業關了起來,其實是按照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線路板產業實現‘突圍’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免費預約試聽課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_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0_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桃色视频_亚洲AⅤ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1. 亚洲午夜精品一区二区 | 免费精品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 中文国产欧美不卡 | 伊人久久大线蕉香港三级 | 日本又大又粗又爽视频 | 亚洲日韩电影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