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ETF(互聯網工程任務組——The 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的英文縮寫)日前宣布,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技術部主任李曉東博士為郵件地址國際化工作組EAI(Email Address Internationalization )聯合主席。
雖然近兩年來中國互聯網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不斷提升,但是擔任IETF工作組主席這樣重量級的技術還是頭一遭,業界有評論稱這一消息令“中國互聯網心跳加速”。
據悉,作為互聯網工程任務組專為研究國際化郵件地址技術而成立的EAI,主要負責互聯網“本地郵件地址國際化”相關技術規范的研發和標準的制定。也就是說,EAI將要制定出來的技術解決方案和標準,將成為下一代郵件地址國際標準,成為世界各國互聯網發展所遵守標準。新標準對于中國網民而言,就是中文上網的互聯網應用更加豐富方便。所以這不僅是中國人世界地位的提升,更標志了我們已經從互聯網技術標準的“跟隨者”,逐漸轉變成為國際標準制定的技術,互聯網“中國影響力”正崛起于世界…… 相關報道:中國參與制定互聯網國際標準 成為技術
從“跟隨”到“”
用一位互聯網業界人士的話來講:評價一個國家互聯網的發展如何,兩個要素是必須衡量的:一個是市場潛力,另一個則是技術標準。因為沒有市場潛力就不會在國際互聯網領域占據重要地位,而沒有自己主導的技術標準,那么就會在互聯網發展中永遠受制于人。
在代互聯網浪潮中,美國貢獻了大量的技術標準,中國可謂是坐享其成,然而在這其中,同樣給中國的互聯網發展帶來了一系列的難題,因為標準的制定者并不了解中國,中國互聯網的利益得不到保障。而今,在互聯網技術的新一波大發展中,如何尋求更符合中國互聯網發展利益的技術標準,引領國際技術標準制定已經成為每個中國互聯網人的激情與夢想。
據介紹,工作組主席的主要工作是推動整個工作組的進程;組織協調各方面的技術人士,制定出一個得到廣泛支持認可并可以執行的標準。這就需要工作組主席具有很高的威信、富有策略的溝通技巧和精深的技術素養。
此次李曉東擔任IETF郵件地址國際化工作組(EAI WG)聯合主席,其根本意義并不只在于一個中國人擔任國際機構要職,而是在于我們終于能夠領導國際標準制定的過程中走出重要一步。從另一種角度而言,在互聯網技術上中國不再是一個技術的跟隨者,中國已經躋身為標準制定的。在國際互聯網技術標準制定方面,中國從開始不參與—被邀請參與—主動參與—技術,一步一個腳印,迎來了中國在國際互聯網上的全新局面,走進了世界的技術標準制定殿堂。
創新中國互聯網 “標準”
隨著標準時代的到來,發達國家早已經開始從技術戰略發展上升到標準戰略,從技術立國到知識產權立國。但是,中國標準的匱乏,依然是國人心中抹不掉的痛,有數據顯示:在全球17000多項國際標準中,由中國制定的標準只占到千分之三,而在互聯網領域3000多項標準中,中國人只有兩項,其中一項就是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導制定的多語種域名注冊標準,標準編號RFC3743。另一方面,中國互聯網用戶已經突破1億,網民規模僅次于美國。這樣的對比簡直觸目驚心,我們不免會產生這樣一個想法:“互聯網大國技術競爭力究竟何在”。
李曉東擔任IETF EAI聯合主席,已經表明中國人在互聯網技術方面具備局部優勢。要改變互聯網技術現狀,中國就必須發出自己強有力的聲音,圍繞標準形成一個又一個新興的以高科技為核心的產業群,從而實現從互聯網大國到互聯網強國的轉變。
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李曉東提到一個細節:以前在IETF參會的中國人非常少,在參會代表的國籍餅狀圖中,中國人的比例每次都淹沒在“其他”這一項中,現在中國人開始參加IETF會議,餅狀圖中單列出CN(中國)這一項,表明中國參與國際標準制定越來越多,中國國際地位與上個世紀已經有了重大的改變。相信今后這樣的機會越來越多,互聯網中國終究必將成為一個技術標準大國……
作者:謝靜 摘自:人民網-國際金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