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通信管理局局長 黃建新
2005年,江西省電信主營業務收入突破100億元,電話用戶總數突破1628萬戶,全省電話普及率為44%,全省長途光纜長度達16074公里,長途業務電路達到30672路,率先在全國中西部地區實現行政村村村通電話,通信監管水平和能力躍上了一個新臺階。
一、電信監管法規逐步健全。省通信管理局先后推動人大、政府出臺了《江西省電信條例》、《關于加強通信線路及設施保護意見》、贛府廳發〔2003〕51號等一系列結合省情的法規、規定,初步形成了行業監管、人事考核、評優創先緊密結合,既對單位又對個人的長效管理機制。在多方調研的基礎上,陸續印發了《江西省基礎電信設施聯合建設管理暫行辦法》、《樓宇、辦公和住宅小區等公共電信配套設施建設暫行規定》、《關于通信管孔出租、出售實行政府指導價管理的通知》,進一步奠定了依法行政、依法監管的制度基礎。
二、互聯互通監管力度加大。建立了互聯互通協調溝通機制,堅持執行網間通信質量月報、重大網間通信障礙報告制度,及時協調處理了互聯互通障礙。同時建成了電信網間信令監測系統,從技術上解決了互聯互通的監管難題,使全省網間通信質量有了較大的提高,網間互聯互通問題得到根本解決。
三、資費管理改革持續深化。建立和完善了江西省的電信資費違規行為通報制度,加大了資費方案的審批或備案、資費的日常監督及資費糾紛的調解方面工作力度。嚴格執行《電信資費審批備案程序規定(試行)》,逐步理順了電信資費的審批備案機制,有效地避免了惡性價格戰。
四、服務質量監管更加深入。按照“管行業必須管行風”的要求,成立了全省電信服務質量監督委員會,建立了24小時電信用戶申訴受理熱線電話“12300”,受理解決電信用戶申訴和反映的問題,并及時跟蹤反饋。集中解決了電信業務格式協議、短信服務、電話卡余額等一批社會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使通信業服務水平有了顯著提高。
五、電信普遍服務不斷推進。根據全省農村通信現狀,在省委、省政府和信息產業部的正確領導下,積極爭取部、省政策和資金的支持,組織實施全省行政村村村通電話工程。在江西電信公司、省移動通信公司等運營企業的積極參與下,于2005年9月提前完成村通工程任務。
六、網絡信息安全保障水平逐步提高。健全完善了通信保障應急工作體制和機制,定期開展應急通信演練,圓滿完成了江西九江地震災區通信保障任務,受到省政府領導的高度評價。以產業發展、制度健全、行政監管、技術保障、行業自律為切入點,努力探索互聯網行業管理的長效機制。穩步開展互聯網站登記備案,初步建立了全省互聯網站信息數據庫。先后開展了互聯網有害信息清理整治、打擊賭博違法犯罪、打擊網絡盜版、打擊色情裸聊等專項行動,對違規的互聯網信息內容服務機構依法進行處罰和打擊,有力地凈化了全省網絡環境。
七、行業競合意識逐步增強。充分發揮通信協會等社團組織作用,通過學術報告、聯誼活動、座談會、協調會等多種形式,進一步密切了電信企業之間的關系。同時,積極推動企業自律,引導各通信運營企業簽訂了《企業自律公約》。各通信企業在競爭中謀求合作,保持了江西通信事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成績屬于過去,未來只爭朝夕。面對新一輪五年規劃,機遇與挑戰并存。2010年江西通信行業發展目標是電信業務收入達到185億元,電話用戶總數達到3200萬戶,電話普及率達到71.8部/百人,互聯網用戶超過600萬戶,全省光纜總長度21.4萬公里。
一、優化法律制度環境。積極貫徹執行《行政許可法》以及信息產業部相關法律法規,根據本省電信業發展和監管工作的需要,修改完善《江西省電信條例》,制定和完善相應的管理辦法和實施細則。
二、強化互聯互通監管。進一步強化電信網的互聯互通監管,保證平等接入,公平競爭。工作重點包括利用各種形式加強政府與企業、企業與企業之間的交流、溝通,增強企業自覺維護互聯互通秩序的法律意識;繼續堅持互聯互通協調例會和網間通信質量通報制度,敦促各運營企業抓好地市企業間溝通協調機制的貫徹落實,做到有問題在當地及時協商解決,從網間電信業務開放的監管轉變為網間通信暢通的監管。
三、推動資費管理方式轉變。按照信息產業部的統一要求,完善電信資費管理,給企業一定的自主定價權,減少政府資費管制的范圍,減少管制的對象,逐步完善市場形成價格的機制,終達到資費水平體現企業成本管理能力、服務效率提高程度的公平競爭環境,防止企業利用自己的規模優勢或財力優勢做出有損公平競爭,有損國有資產保值增值目標的行為。
四、促進電信服務水平進一步提升。充分利用法律、經濟、行政、技術、尤其是輿論監督的手段,積極促進通信企業提高電信服務質量,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定期向消費者提供公正透明的電信企業電信服務質量狀況。健全電信服務質量投訴機制,整合業務受理流程。
五、鞏固擴大普遍服務成果。在全面實現行政村通電話的基礎上,繼續完善普遍服務政策,進一步解決貧困地區特別是貧困山區通信難的問題。“十一五”期間,啟動農村地區互聯網的建設,實現行政村“村通寬帶”工程,并采取相應的政策鼓勵措施加快增值運營企業對農村生產要素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為農村通信業務的升級做好準備。
六、加強網絡信息安全和通信保障。加強網絡安全平臺的建設,實現對網絡安全運行的重點監控,提高網絡安全事件的發現能力和處置能力。加大對病毒、黑客以及不良信息的防范和清查,完善互聯網IP地址、網站等的管理,規范互聯網接入服務和內容服務,打擊網絡犯罪,完善長效治理機制,為社會穩定和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網絡環境。建立和完善應急通信保障機制,以多種通信手段保證應急體系高效運行,提高戰備應急通信的保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