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被認為將是中國中間件廠商發展的一個拐點——根據CCID的統計,在過去的2005年,中國中間件廠商歷史性地把壟斷我國中間件市場的國際巨頭的領地打壓到40%以下,而且,其中的佼佼者東方通,更是與第二名“0.5%”的細微差距進行逼宮!此消彼漲之勢已經銳不可擋。而2006年,擁有足夠勢能的中國廠商更是有望再上層樓——日前,基于自主研發和多年行業實踐經驗,東方通推出了革命性的“面向業務的體系架構”——BOA(Business Oriented Architecture)。新的體系架構除了滿足“SOA”和傳統中間件技術外,更整合大量的滿足本土用戶的應用經驗,使得大型軟件的開發、部署更加貼近應用,能更好地滿足中國日益增長的“行業支撐平臺”的需求。分析機構對中國中間件廠商持樂觀態度,在士氣方面中國中間件廠商再次占據先機。
一時間,人們無不為中國中間件廠商的出色成就而鼓舞。而作為中國中間件廠商的領軍人物,2005年躍入三甲,且捧回“2005年度成長快企業獎”的東方通,也成為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在這場中國廠商和國際巨頭的“瞪羚”與“大鱷”的較量中,東方通憑什么贏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并一步步擴大自己的競爭優勢?
讓我們走近東方通和它的領軍人物——總經理牛合慶,一個簡單而又深刻的謎底開始浮出水面:遠見。東方通的發展史,是一個跨越式發展的三級跳,而無論是哪一跳,從做系統集成轉型中間件,或者從推出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到面向行業的策略,抑或近推出BOA,都深刻演繹了這樣一個遠見決定高度,以深刻思考和真知灼見引領企業和行業發展的創新發展。
跳 開發自主產品
剛剛成立的東方通,主營業務是系統集成。把其他廠商的產品整合起來,為客戶提供系統集成服務。在當時,這一行業進入的門檻不高,錢賺得還算容易。但是,未來的發展形勢怎樣,卻難以預料。畢竟,沒有自己的產品,很難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當類似的公司越來越多,靠打價格戰,形成同質化競爭,企業如何生存都可能是一個問題。牛合慶等創業者從一開始,就在思索著公司未來的方向。
“經過深思熟慮,我們決定做一個有自己知識產權,有自己產品的公司。而依托我們在集成中豐富的行業經驗和技術能力,我們瞄準了中間件市場。”牛合慶對當初決定東方通后來發展方向的這個決定記憶猶新。后來事實證明,這是一個很有遠見的抉擇。因為在當時,中國的中間件市場還遠沒有今天這樣繁榮,甚至一些用戶連“中間件”為何物都沒有概念。另一方面,當時有限的中間件市場上,基本上是IBM和BEA這樣的超級大鱷一統江山,對于無名小卒東方通來說,要殺開一條血路,難度可想而知。
東方通采取了智取的方式,在給金融行業提供系統集成服務的時候,就很隱秘在系統里面用了東方通自己的中間件產品。用戶用了之后發現功能不錯,就這樣,東方通敲開了通往中間件市場的大門。公司成立第二年,東方通開發兩個自主知識產權的中間件產品。在產品性能和質量不斷加強,更具性價比的同時,東方通在服務上也不遺余力,開始獲得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公司的發展迎來了一個轉折點。
第二跳 堅持產品研發 向平臺化推進
IT發展史翻開新的一頁,90年代末期,平臺的概念開始流行。此時,東方通公司已經完成中間件全線產品的研發,使得我們中國中間件的產品線超出國外競爭對手達到8個,市場環境也逐漸改變,開始全面進入各行各業,形成交通能源、政府、金融、通信全面開花的局面。
此時的東方通,已經宣布解決了生存和發展的問題,也有了自主品牌的系列產品線。此時,牛合慶又站在了一個新的高度思索問題了。一個中國中間件廠商,如何突破國際廠商的封鎖,去和IBM和BEA這樣的國際“巨鱷”競爭?如何撐起一個中國中間件廠商為主導的良性循環的中間件市場?
東方通施展了“改變前程”的三招。招,內部修煉,提高產品化能力。我國軟件市場,長期以來產業生產方式一直停留在“手工作坊”階段,軟件復用程度低,勞動重復性高,很多軟件系統都是沒有定型的半成品,離產品化尚有很大距離。東方通通過研究項目管理和CMM認證體系,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快速產品化的能力;第二招,傳遞行業經驗。相對于行業應用而言,國外的中間件產品有過于復雜和過于通用的傾向,針對性差,在許多行業中很多組件用不到,反而會增加了學習成本和維護成本,而東方通根據對本土行業應用的深刻理解,將這種行業經驗固化到軟件產品里,形成“解決方案包”,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和移植性;第三招,平臺化,著眼未來。在快速產品化和行業復用的基礎之上,把營業額的30%投入到平臺的研發上,終于,擴大了孤立產品的適用范圍,為客戶建設信息系統平臺搭好了框架。
憑借堅定的平臺化策略,東方通成功應對了來自IBM和BEA的挑戰,走過了公司的爬坡期,迎來了發展的一個嶄新階段。
第三跳:掀起BOA革命
憑借自主創新和堅定的行業復用策略,經過10多年的跋涉,東方通已經成為了中國中間件市場的領頭羊,市場份額直逼IBM和BEA。但是,前路絕非一帆風順。從2005年起,IBM和BEA分別大張旗鼓地推出了整合與SOA,希望在技術和概念方面贏得上風。SOA不僅僅是一個單純的中間件和EAI整合的概念,它代表著一種方法論。但目前廠商所倡導的SOA,還僅僅停留在系統服務的標準化這一層面上,而應用系統的標準化問題仍沒有得到徹底解決。另一方面,SOA只有和本土行業經驗相結合,才能給客戶帶來獨特的價值,其未來之路才能越走越寬。
出于對客戶價值,民族軟件和中間件未來發展的種種考慮,東方通又一次以自己的遠見,屹立在潮頭浪尖,推出了革命性的“面向業務的體系架構”——BOA。BOA=Business+SOA,以滿足行業用戶的業務需求為目標,以中間件及SOA框架作為技術基礎,以限度的解決行業應用構建、整合的共性問題為原則,提供針對業務特點分層實現的技術體系架構。BOA面向業務主要是通過VSP(Vertical Solution Package)來實現的。VSP即行業解決方案套件,是面向行業或領域的共性功能模塊,解決行業或領域內的共性問題,從而賦予SOA以新的內涵和價值。
“長久以來,人們對業務信息系統建設與整合中如何定位中間件的應用、如何設計應用系統已經有了一定的共識,但還缺少一個整體的技術框架,用于清楚地描述使用何種技術來解決單個應用的構建、應用的有效整合以及應用適應業務變化等問題”有專家如是評論說。“BOA的提出,顯然標志著中國中間件廠商已經從潮流的跟隨者,轉換為了潮流的。”
在歷史發展的拐點之處,東方通又一次以自己的遠見,實現了發展的又一次跨越。也許,用不了多久,在“瞪羚”與“大鱷”的較量中,一個不可思議的鏡頭即將變成現實,在一個領軍者的帶領下,“瞪羚”開始實現了趕超,成為市場的全面領跑者。
遠見決定高度 中國中間件三級跳
更新時間: 2006-05-24 15:00:05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5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