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期信息化大講堂鎖定“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
核心提示
“信息化”作為時下熱門詞匯之一廣為流傳,通過一系列信息化手段接入應用,信息化已經悄悄地融入生產、生活的方方面面,“家校通”、“企信通”、“警務通”、“農信通”、“醫療通”、“個人信息化解決方案”……信息化正在以她獨特的魅力悄悄地改變著生活的節奏。由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發起的“信息化大講堂”,已經在廣州成功舉辦了三次,該活動根據廣東省各地信息化應用的特點分主題開展信息化專題講授,通過廣泛邀請國內信息化領域專家分別針對《信息化與國家發展戰略》、《信息化與電子商務》、《讓信息通信技術惠及下一代》等主題進行深入研討,取得了系列階段性成果。第四期信息化大講堂將移師深圳,針對物流領域內適用廣泛的身份識別技術——“無線射頻識別技術(RFID)”展開專題討論,期望為我國物流發展探索更科學的發展道路。
RFID提升物流企業國際競爭力
我國的物流業近年來發展迅猛,1991-2004物流貨物總額從3萬億元到38萬億元,增長了近13倍;自2000年以來,我國新成立的物流公司達幾十萬,平均每年增幅達數萬,而且增長勢頭正猛。據權威預測:近年中國物流將保持33%的復合增長率,引起了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同時,伴隨著高效的增長速度,我國的物流行業也存在著許多短板,成本高、規模小、效率低、模式孤立等成為制約我國物流發展的新瓶頸。2005年底,隨著中國加入WTO,物流市場也全面向外資開放,大跨國企業紛紛在中國建立現代化物流網絡,利用技術貨源優勢,將其在國外物流體系延伸搶占中國市場,對尚在起步中的我國物流企業形成了巨大的壓力和嚴峻的挑戰。
近年來,我國將信息技術與國家發展戰略接軌。每年,信產部、科技部、交通部都會主持大量的研究項目和課題,2006年更是出臺了部關于RFID的白皮書——《中國射頻識別(RFID)技術政策白皮書》,大力鼓勵信息技術的開發與應用。與此同時,企業也逐漸認識到信息化的重要意義,特別是大型骨干企業近年來對信息系統建設進行了大量投資,通過引進、吸收國際先進技術和管理經驗,加強了本土企業自主研發能力,許多信息化產品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符合我國物流業的實際情況,且在客戶服務等方面有所創新,成為我國物流行業應對挑戰的一柄利器。其中,RFID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大大提高了我國本土物流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RFID識別能力無可比擬
射頻識別(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簡稱RFID)技術起源于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敵我識別系統,是一種基于射頻原理實現的非接觸式自動識別技術。RFID技術以無線通訊技術和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為核心,利用射頻信號及其空間耦合、傳輸特性,驅動電子卷標電路發射其存儲的編碼,可以對靜止或移動目標進行自動識別,并高效地獲取目標信息數據,通過與因特網技術進一步結合還可以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目標跟蹤與信息共享。
與傳統的條形碼識別方式相比,RFID具有無可比擬的優點:RFID的應用層面可以具體到每一個需要識別的物品,而條碼只能給每一類物品進行身份識別,這一特點實現了單一物品的個性化身份證明,在物流行業的應用,加強了物品的精細化管理。
第二,RFID采用無線電射頻,透過外部材料即可同時對多個物體進行識讀,實現了智能化操作,而條形碼必須靠激光逐一讀取信息,相對較為機械,為快速物流提供了技術支撐。
第三,RFID信息儲存量非常大,可以通過編程來儲存物品的序列號、顏色、規格、生產日期、所在位置,以及物品在到達終用戶手中之前,所經過的所有配送點的列表。
第四,條形碼標簽易被撕掉、污染,RFID標簽不僅避免了這些缺點,而且具有可讀寫能力,可適用于需要頻繁改變數據內容的領域。RFID的這些優點使得它能夠廣泛應用于生產、物流、交通、運輸、醫療、防偽、跟蹤、設備和資產管理等需要收集和處理數據的應用領域,并被認為是條形碼標簽的未來替代品。
從全球的范圍來看,美國已經在RFID標準的建立、相關軟硬件技術的開發、應用領域走在世界的前列。歐洲RFID標準追隨美國主導的RPCGLOBAL標準。在封閉系統應用方面,歐洲與美國基本處在同一階段。日本雖然已經提出UID標準,但主要得到的是本國廠商的支持,如要成為國際標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韓國政府在RFID的開發和應用上給予了高度重視,但至今在RFID標準上仍模糊不清。隨著我國物流業的飛速前進,RFID在物流領域內的應用日益廣泛,涌現出深圳“物流通”等具有本土化特色的信息化產品。
RFID物流業重要的技術支撐
隨著全球化的逐步演進,全球范圍內的物流依托互聯網逐漸形成了巨大的物聯體系,來自美國原產地的耐克鞋一夜之間就會擺在北京王府井的鞋類專柜上;產自中國景德鎮的瓷器只需要十幾個小時便被展示在巴黎的香榭麗舍大街,越來越頻繁的物流交易使中國成為名副其實的物流大港,作為物流領域技術,RFID的應用從“訂單錄入”到“貨主收貨”,貫穿整個流程近十個環節,其重要性可見一斑,因此RFID技術也是潛在的巨大消費市場。
美好的遠景變為現實,需要大批的應用軟件開發商及系統集成商把技術變為企業的價值。中國移動廣東公司不惜花巨資,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以信息技術為接入手段,研發本土化產品“物流通”,不斷提升其功能,使其適應更復雜多變的物流環境,為我國物流行業做好重要的技術支撐。
同時,因為物流行業涉及到國家安全等重要領域,因此,RFID在物流領域的應用意義更加深遠,不僅實現供應鏈可見、透明,大而言之使企業信息化、國民經濟信息化、社會信息化延伸到了末梢、落到了實處,使完全個體化的人文關懷可以得到實現。隨著RFID的大規模應用,也必將對作為RFID技術、產品供應方的電子信息產業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成為電子信息產業的新的增長點。發展RFID,既是對信息化的推進,也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極大機遇。
看到RFID在物流市場機遇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我國信息化基礎較為薄弱,RFID的大規模、全局性的應用不可能一蹴而就,整個行業還面臨著成本、標準、需求等多重障礙,開放式、大規模的RFID應用還有待時日。因此,從封閉、局部做起,推動本土化RFID應用,推動本土RFID產業的發展,應該成為我國發展RFID的一大方向。RFID在中國市場機遇與挑戰并存,需要業界共同探索我國發展RFID的目標、方向和途徑,攜手推動RFID的普及與發展。
鏈接
物流通:一機在手,全程無憂
現代物流管理的目標是提高工作效率、固化管理流程、保證貨物安全、降低運營成本、杜絕司機私自載貨、提高客戶服務水平,這需要物流企業能夠及時、準確、全面地了解貨物流轉、運輸車輛、配送人員的信息,對貨物、運輸車輛、配送員進行實時監控調度。隨著GPS/GIS技術的成熟和GSM無線通訊技術的廣泛應用,為現代物流管理提供了強大而有效的工具。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的“物流通”是集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地理信息系統(GIS)、無線通信(GSM)、移動位置服務(MPS)以及車輛安全、貨物防盜、人員調度等技術于一體的軟、硬件綜合管理系統,其功能強大,可廣泛適用于運力資源管理為企業或物流公司提供與運輸有關的資源信息管理模塊,例如車隊檔案管理、司機檔案管理、車輛檔案管理等;在調度于業務跟蹤方面,因為使用了GPS全球定位系統,只需要在終端上存入相關信息,就能進行指令信息的發送,實現適時車輛分派任務,并對任務執行的過程進行跟蹤,歷史
軌跡回放、信息通訊等功能。中國移動廣東公司的“物流通”產品在深圳鹽田港得到廣泛使用,其性能穩定,不但節約了高額的調度成本,還提升了港口的工作效率,使貨主真正做到“一機在手,全程無憂”。
第四期信息化大講堂預告
主題:從互聯網到物聯網——無線射頻技術(RFID)成就物流先鋒
主辦單位:廣東省信息產業廳
承辦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廣東省RFID公共技術支持中心
支持媒體:南方報業傳媒集團
時間:2007年6月22日14:00-18:00
地點:深圳圣廷苑酒店
信息化大講堂移師深圳 鎖定RFID新技術
更新時間: 2007-06-20 09:15:25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