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的民用和商用電子產品制造中心,中國已成為全球的微控制器(MCU)產品應用市場。中國家用電器和PC外圍設備組件出貨量的增加將抵消MCU價格下降帶來的影響,16位和32位MCU產品應用增長將確保中國MCU整體消耗量繼續微量上升。 汽車電子和工業電子成為維持中國MCU市場增長的關鍵推動因素,國際汽車電子制造商如德爾福和Visteon正不斷將生產轉移到中國,同時本土公司也積極推出各種汽車音頻/視頻及導航系統。此外,監控、馬達控制和測量儀器市場的增長也會對中國MCU市場有較大貢獻。iSuppli預測,2006年到2010年中國MCU市場復合年增長率(CAGR)將達到8%。
2005~2010年中國MCU消耗量及其預測。
安全系統、馬達控制、電力機車、安全與控制以及車載娛樂系統將成為16位和32位MCU產品的新驅動力。3C融合使得高端家用電器也將需要16位甚至32位MCU以滿足更多系統設計要求,目前的32位MCU產品基于ARM的RISC架構正成為主流,不過隨著PowerPC、MIPS、SPARC、x86以及SuperH不斷降低功耗,這個市場競爭將愈加激烈。我們預計,2005年到2010年中國16位和32位MCU產品市場將分別達到11%和20%的復合年增長率。
從產品技術發展趨勢來看,半導體廠商希望繼續提高MCU集成度,除了標準的串行I/O、計時器、A/D轉換器以及看門狗計時器等,MCU還將集成LCD驅動器、彩色LCD控制器、D/A轉換器、模擬比較器、放大器、濾波器以及USB和SD接口。盡管提高集成度會使MCU本身的價格上升,但將有助于加快系統設計,并降低整體設計成本。由于單純的MCU結構不能滿足A/V編解碼與信號處理的要求,供應商們開始采用包含DSP架構的數字信號控制器(DSC)以實現經濟有效的控制和信號處理。DSC混合式架構兼具DSP的計算能力和MCU的易用性,非常適合于工業、汽車以及數據通信等應用。
隨著系統設計復雜程度提高,MCU還將包含更大容量的閃存以獲取編程靈活性。閃存可以讓用戶在設計完成以后還能繼續多次重復寫入程序軟件,這樣用戶不用再依賴過去那種只能一次性編程的掩模ROM。
與此同時,MCU供應商為滿足用戶要求還在降低功耗方面進行了諸多努力。例如MCU可以在較低電壓下工作,而且也開始應用電源管理技術,另外還利用休息模式、自動喚醒、喚醒延遲以及待機等功能智能地降低功耗,一些MCU供應商還通過對MCU產品進行優化實現了極低的功耗。
中國的MCU應用市場非常分散,從低端電子玩具到移動電話基站,同時市場上大約有一百家MCU供應商在互相競爭。臺灣MCU供應商如凌陽和盛群,正著力增大他們在8位MCU市場的份額,而對國際MCU供應商來說,繼續在中國發展業務將面臨很大的挑戰。我們認為,國際MCU供應商需要更加靈活的經營策略來保證他們在中國獲得投資回報。由于銷售和技術資源有限,除了要有正確的產品外,供應商還應該將他們的目光聚焦于應用市場上,此外,與國內政府和教育機構保持良好的關系,也將給企業在中國長期贏利增加籌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