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國資委有關規定,現年62歲的大唐電信科技產業集團董事長,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院長、黨組書記,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寰已經到了卸任的年齡。不出意外,中國移動副總工程師真才基將快在月底接替周寰的職務。中國移動的一位內部人士說,“其實早在‘五一’之前,公司的很多人就知道真總要到大唐任職了。”當然,在正式文件下達之前,一切還有待確認。
“國家隊隊長”周寰
資料顯示,畢業于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電子工程系的周寰,曾作為訪問學者赴意大利IRI集團、美國俄亥俄大學進修。就任郵電部科技司司長之前,周寰歷任安徽省中大規模集成電路會戰辦公室主任,北京市郵政科研所副所長,北京市郵政管理局副總工、總工、局長,是典型的技術型官員出身。
1998年周寰出任電信科學研究院黨組書記,立即做出了研究院整體轉制為集團的戰略決策,提出了“建光榮的國家隊、做自豪的大唐人”的核心理念,制定了“非常規、跳躍式”、“技工貿經并舉”的發展戰略和“聯合開發、虛擬制造、委托經營”的基本方針。同年,以生產交換機為主的西安大唐為核心成立的大唐電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周寰,也理所當然的被外界稱之為“電信國家隊隊長”。
“不管在何時,周總都會自動成為人們注意力的中心”,周寰被下屬普遍看作是極有個人魅力、條理清楚、富有煽動性的明星領導人。
他還是TD-SCDMA的關鍵人物。
1998年剛上任的周寰就帶領電信科學研究院向國際電聯提交TD-SCDMA標準,并在2001年被3GPP接納成為國際標準。
從原郵電部科技司司長到組建一個由科研機構改制來的大型國有企業,周寰希望走一條自主研發的道路來建造“光榮的國家隊”。TD-SCDMA的提出并納入國際標準實現了他夢想的步,只是不管是“國家隊”的組建還是這個標準的發展道路卻遠不如想象的那般順利。例如與開始承諾的“三年完成產業化”相比,至今未能商用的TD-SCDMA令人著急。
周寰本人也曾在一次對話節目中表示,大唐無力成為一個專門制造標準的“超企業”。但是“國家隊”的使命大唐仍然無法推卸。有專家甚至認為,作為一個以研發見長的公司,大唐可以市場能力弱一些,但是研發進展不該這么慢。
2004年,年滿60的周寰曾向周圍人透露“已找到接班人”,2001年開始擔任大唐電信總經理的魏少軍以率領錢的微電子公司的資歷似乎當仁不讓。但據說每年為集團貢獻超過50%利潤的魏少軍卻對經營企業漸漸失去興趣,大唐的員工說,學者味很濃的魏少軍曾多次表示自己的愿望就是回清華做專職教授。
2005年6月22日,大唐電信發布公告,宣布魏少軍“由于工作變動”不再擔任總經理職務,年底聘任副總經理曹斌為總經理。了解大唐電信的業內人士分析認為,2001年才出任大唐移動總裁的唐如安資歷較淺且專注移動業務,恐難擔此重任,從大唐集團內部選拔接班人的可能性已經不復存在。
中國移動高管空降緣由
據接近消息源的人士介紹,為何空降中移動高管到大唐,原因有二:一是大唐電信內部沒有合適的人選;二是中國移動副總工程師真才基本人亦在國資委后備干部梯隊中,且排名相當靠前。
與周寰的經歷相仿,畢業于北京郵電大學的真才基也屬于新派的技術官員。真長期從事電信網的設計、規劃、工程管理工作,由其主持的通信工程設計曾多次獲郵電部北京設計院科技進步獎和工程設計獎。2004年真才基取得了香港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博士學位。
知情人士稱,大唐電信目前被認為缺管理和市場人才,因此真才基深厚的技術背景和企業管理上的高學歷很受高層看重。
從中國移動成立開始,真才基一直擔任副總工程師兼計劃部部長,為中國移動的網絡規劃和建設立下汗馬功勞。中移動總工程師李默芳退休之后,真沒能順利接替,外界一直疑惑不解。此次他調任電信國家隊新隊長,顯然是另有重用。
北京郵電大學的一位教授評價說,真才基調任大唐,實際上符合了國家希望進一步加快、加強TD-SCDMA產業化與技術研發的愿望。“真本人也具備這一實力”,他說。
但隨著真才基空降大唐電信,一個巨大的疑問也隨之而來――TD-SCDMA產業化的重任是否會由中國移動一力承擔?在此前關于中國3G的多次大討論中,學術界一直存在這樣的一種聲音,即要想讓TD-SCDMA成為世界主流的3G標準,應該由技術和資金都相對雄厚的中移動牽頭建設TD-SCDMA網絡,而不是在移動運營上缺乏經驗的固網運營商――中國電信和中國網通。
投資銀行駐香港的一位電信分析師對此的看法是:“政府已經釋放出了足夠強烈的信號?!?
大唐的“達芬奇密碼”
顯然,對大唐來說,不管它的是誰,它都要面臨一個生死關頭:盡快推動TD-SCDMA成為3G家族現實的一份子。
縱貫中國電信業,大唐電信這些年的發展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達芬奇密碼”:一方面,大唐擁有其他公司望塵莫及的研發實力和政府資源;另一方面,公司面對市場競爭時卻始終無法擺脫研究院的學術氣息。
成立之初,由于趕上中國電信業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大唐電信的收入每年穩定在20億左右,利潤率保持在10%,與其他幾家民族企業一起,成為赫赫有名的“巨大中華”。但是,從2000年以后,中國電信改革加速,受運營商的重組、拆分,中興、華為的迅速崛起以及國際巨頭紛紛發力的影響,習慣于埋頭研發的大唐電信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競爭對手都在以50%的速度增長的時候,大唐電信的增長率還不到5%。
2001年大唐電信積極應對,請來麥肯錫進行業務重組規劃,明確了移動通信、光通信、固定交換、微電子、軟件、數據等6大業務方向,并啟動了CDMA手機項目,但這些卻沒能遏止住業績下滑的趨勢。
2003年,大唐電信出現虧損1.86億元。2004年國資委宣布將對中央企業進行業績考核,大唐電信在這一年奇跡般扭虧,實現凈利潤1980萬元,主營業務收入26億元,并再次調整戰略,確立了以交換接入(SCDMA)、微電子、CDMA等為核心的產業格局。然而,2005年大唐又開始出現虧損――公司主營業務收入比上一年下降40%,虧損近7億元,CDMA手機項目也宣告完結。
同樣,作為大唐電信未來增長“發動機”的TD-SCDMA也是在技術上相當,卻一直沒有實現產業化的目標。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從今年開始,TD-SCDMA局勢漸漸清晰,大唐電信隨之調整產品線,“將圍繞3G,立足微電子產業、軟件產業和通信接入產業”,以“增收節支”為主線,同時加大了對諾基亞、朗訊等公司產品的代理力度。今年季度實現扭虧,收入增長近35%。
的問題是,隨著中移動高管的空降,是否已經到了破解大唐“達芬奇密碼”的時刻了?答案是明確的,只是并非簡單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