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爾公司的官方文件宣稱,這些產品的訂貨量目前都很低,生產將難以為繼。英特爾在本月告知客戶,2007年3月30日后將不再接受這些芯片的訂單。
“英特爾公司386和486系列處理器至今連續生產已經超過15個年頭。”這份文件行間難掩悵懷之情。
這家半導體巨人一同謝幕的經典產品有,MCS51、MCS254和MCS96微控制器、186芯片家族,以及i960系列32位RISC處理器。i960將由英特爾收購DEC后獲得的StrongARM處理器取代。
在航天、軍事和工業領域,對芯片的可靠性及功耗要求很嚴格。因此這些經典的芯片仍有訂貨,并且工業芯片及軍品的測試封裝極為嚴格。
據BBC報道,美國國家航天局也曾經購買了一車過時的醫療設備,以便從中挑出英特爾8086芯片。IBM公司1981年生產的臺PC就是使用的這種芯片的一個不同版本。在當年架航天飛機飛向太空的時候,8086芯片發揮了關鍵的作用。這種芯片用于確保航天飛機的推進火箭安全地用于發射。今天,推進實驗依然使用8086芯片,可是這種芯片越來越少見了。
1971年11月,英特爾做出了全球首片微處理器4004,它的問世不僅締造了一個龐大的半導體工業,更為重要的是托起了整個PC產業。美國“旅行者”1號探測器正在向太陽系外的太空深處飛去,它在28年間飛行140億公里,其上還有一塊4004芯片仍然在正常工作。(長樂未央)
年代 |
產品 |
備注 |
1971年 |
4004 |
世界上個用于計算器的4位微處理器,也是款個人有能力買得起的電腦處理器。 |
1978年 |
8086 |
生產出16位微處理器,同時還生產出與之相配合的數學協處理器8087。兩種芯片使用相互兼容的指令集,統一稱為X86指令集。 |
1979年 |
8088 |
1981年8088芯片用于IBM PC機中,開創了全新的微機時代。也正是從8088開始,PC機的概念開始在全世界范圍內發展起來。 |
1982年 |
80286 |
該芯片比8006和8088都有了飛躍發展。從80286開始,CPU的工作方式也演變出兩種來:實模式和保護模式。 |
1985年 | 80386 | 80X86系列中的種32位微處理器,而且制造工藝也有了很大的進步。1990年推出低功耗節能型芯片,主要用于便攜機。 |
1989年 | 80486 | 實破了100萬個晶體管的界限,集成了120萬個晶體管。并且在X86系列中采用了RISC技術,可在一個時鐘周期內執行一條指令。 |
1993年 | Pentium | 美國法律中不能用阿拉伯數字注冊,英特爾用拉丁文注冊商標,以避免其他廠商用同樣的名字。Pentium在拉丁文中是“5”的意思。 |
1996年 | Pentium Pro | 在封裝中除Pentium Pro芯片外還包括有一個256KB的二級緩存芯片,引入“動態執行”的創新技術。 |
1996年 | Pentium MMX | MMX技術是英特爾發明的一項多媒體增強指令集技術,為CPU增加57條MMX指令,以增強處理器在音像、圖形和通信應用方面的性能。 |
1997年 | Pentium Ⅱ | 為了擊跨競爭對手,以及獲得更加大內部總線帶寬,PentiumⅡ采用封閉的solt1接口標準,事后證明這一做法并無積極意義。 |
1998年 | Celeron | 為搶占低端市場而專門推出,可以看作是PentiumⅡ的精簡版本。前期型號因為去掉了二級緩存性能大打折扣。 |
1998年 | Xeon | 挑戰高端的、基于RISC的工作站和服務器。x86架構現在已經長大,正在接近中級和高端Unix服務器的功能。 |
1999年 | Pentium Ⅲ | 采用MMX2構架并添加70條新指令,以增強三維和浮點應用。處理器設計時便考慮互聯網應用,另一特色便是包含序列號并引發爭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