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3月16日,國內知名的市場研究和管理咨詢機構——賽迪顧問股份有限公司(CCID CONSULTING,股票代碼:HK8235)發布了《2005-2006年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及投資機會年度研究報告》。報告顯示:經過10年的發展,中國的電子商務軟硬件環境均得到了明顯的改善。網絡基礎設施更加完善、寬帶普及率極大提高,網民數量劇增,行業、企業、個人的電子商務意識和應用日益提高,政府加緊出臺相應的法律法規,電子商務市場穩定增長……種種跡象表明,2005年,中國電子商務步入成長期。
2001-2005年中國電子商務總交易額
2003-2005年中國網民網上購物支付手段
市場規模穩步增長,盈利狀況不容樂觀
2005年是中國電子商務發展不平凡的一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到7400億元人民幣,較2004年增長了54.2%,在全球電子商務交易額中的比例由2004年的2.08%提高到2.23%。
但是,與市場規模不斷擴大相對的是,電子商務的盈利狀況仍不甚樂觀。除B2B業務模式已經實現盈利外,B2C和C2C電子商務盈利狀況沒有得到明顯改善。為了能夠在市場上長期立足,B2C業務模式各廠商紛紛選擇在收支持平的情況下擴大本企業的規模,而C2C業務模式各廠商則基本在全免費的條件下爭搶用戶。過于注重市場規模是這些廠商遲遲沒有贏利的主要原因;此外,沒有找到更適合中國國情的盈利模式也是兩種業務模式電子商務遲遲難以實現盈利的關鍵因素。
競爭格局相對穩定,混戰局面逐漸呈現
隨著海外資本的進入和競爭者數量的增加,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競爭異常激烈,但是競爭格局變化不大。在B2B領域,阿里巴巴仍然把持著市場老大的位置,甚至成為全球的B2B電子商務巨頭,較2004年,2005年其利潤增長率幾乎達到。C2C領域依然延續了淘寶和eBay易趣的激戰局面,2005年的淘寶,加入了原來雅虎一拍的實力和雅虎中國的10億資金,勢頭強過eBay易趣,暫時成為C2C領域的領跑者。相對于B2B和C2C市場的火爆,B2C領域顯得平靜的多。自從卓越改變經營策略,轉向“大而全”的亞馬遜模式之后,和當當的價格戰更加激烈,而當當在力頂B2C、擴大銷售品種的同時又轉移了一部分精力做起了C2C生意。C2C的前景固然誘人,當當此舉也更加凸顯了電子商務各種業務模式走向融合的趨勢。2005年,ebay易趣做起了B2B,阿里巴巴力撐淘寶,當當進軍C2C,即時通訊大佬騰訊試水C2C,加上B2B領域人氣和實力不可低估的慧聰買賣通和買賣網,電子商務領域群雄混戰的格局逐漸呈現出來。
第三方支付平臺推動網上支付發展
網上支付問題一直是制約中國電子商務發展的瓶頸之一,第三方支付平臺在2005年的蓬勃發展極大的推動了該瓶頸問題的解決,因此2005年也被業界稱為“安全支付年”。《電子簽名法》的正式生效和《電子支付指引》的頒布,規范了電子商務網上支付環境,一個在安全認證守護下的電子商務支付環境將逐漸形成,這樣的支付環境無疑也是支付平臺健康發展的環境。2005年,第三方支付平臺也在支付安全技術及盈利模式方面進行了有意義的探索。在買賣雙方之間承擔完全中立的第三方的角色,從而協調雙方的合法權益均得到限度的維護,這使得第三方支付平臺逐漸獲得廣大中小企業以及個人用戶的信賴,在電子商務網上支付中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
網上支付平臺安全信用等指標的加強給網民以極好的心理預期,同時網民對于方便快捷的追求也趨使他們選擇網上支付方式。從2004年開始,網上支付作為網民購物的支付方式變得越來越為人們所接受,2005年,網上支付的選擇比例達到了48.4%,也即有約一半網上購物者愿意選擇網上支付作為他們的支付方式。這與支付技術的不斷完善及支付安全的不斷提高是分不開的。而當保證交易安全,維持電子商務誠信的職能逐步轉入由第三方的支付服務機構來進行后,一個更為安全、誠信的網上消費氛圍必將逐漸形成,電子商務的安全支付問題也將逐步得到解決。
電子商務在國內企業走出國門參與國際競爭和國外公司進入中國市場的過程中扮演了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隨著中國電子商務的高速發展,電子商務的國際性更加明顯;在國際競爭中,專業化細分服務和個性化服務成為電子商務新的需求熱點。伴隨著web2.0技術在互聯網領域的不斷滲透,電子商務的專業細分趨勢和個性化服務趨勢逐漸增強。電子商務將滲透到人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以快速靈敏的反應速度為網民提供更加個性化、更加豐富多彩的服務,而多樣化、專業化、個性化也將成為未來電子商務服務的衡量標準和企業網羅更多用戶的法寶;此外,基于移動設備的增值服務將成為電子商務增長的新亮點;經過又一輪的激烈競爭與購并,不同業務模式之間的相互融合和滲透將會是電子商務的大勢所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