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元器件行業,也算得上是有色金屬的消費大戶。去年以來,電子元器件行業景氣逐漸回暖,對銅等金屬的需求增長,這也被業界認為是支持銅價走好的因素之一。而近期銅價暴漲,這對于該行業內用銅量比較大的企業而言,又會帶來怎樣的影響?
日前,證券時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多位行業研究員以及業內主要上市公司的高管,而反饋回來的信息則是,在上市公司這一層面,雖然有色金屬價格上漲客觀上會導致企業不同程度的成本提升,但電子元器件行業的上市公司大多都能通過提高產品價格、提升產品附加值等途徑,基本消化掉原材料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近的年報報告數據也顯示,在銅等原材料價格上漲的同時,相關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大多還出現一定程度的提升。
招商證券電子行業研究員張良勇分析說,銅等有色金屬價格的上漲,對于電子元器件行業公司的成本影響比較普遍,而關鍵是相關公司是否具有承受和消化的能力。如生益科技等優勢企業可以通過提價來消化成本壓力,另外一些公司則通過提升產品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來提升利潤。此外,電子元器件行業公司產品差異很大,其原材料的構成也大不相同,有些公司銅等金屬消費量比較大,而有的可能根本不會用到。
對于生益科技而言,與銅相關的原材料在公司生產成本中占比是比較高的。“大概會占到總的成本的30%多”,生益科技董事會秘書溫世龍說,銅價上漲當然會帶來一定壓力。他告訴記者,隨著銅價大漲,公司所用的銅箔等原材料價格比一年前漲了超過30%。但他同時也表示,公司已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來進行應對,包括產品結構的調整、加大高附加值產品比重、提升產品價格,以及控制原材料的進貨成本等。
“對我們有一定影響,但壓力并不大”,華微電子董事會秘書赫榮剛說。他告訴記者,銅相關的原材料消費占公司總成本約15%左右,主要是在封裝業務方面使用量比較大。上游供應商給公司的原材料的價格也并沒有大幅上漲,而是在可控的范圍內,這部分壓力通過內部挖潛可以消化掉。
“成本壓力基本傳導不到我們這里”,晶源電子董事會秘書武建軍說。他介紹說,公司所使用的與有色金屬有關的原材料本身量就不大,而且,由于上游供應商之間競爭相當激烈,近幾年以來相關的原材料價格是在不斷下降的。他表示,現在銅材價格大漲,對于公司上游供應商來說可能會壓力較大,但作為所屬行業內的企業,晶源電子具有采購優勢,預計相關原材料繼續降價空間很小,但估計也不會怎么提價。
國信證券IT行業首席分析師肖利娟分析說,對于電子元器件行業的公司而言,成本其實不是主要的因素。這個行業要么是通過價格向下游的傳導來完成,要么是通過提升技術水平來消化。而總的來看,這個行業也正處于景氣不斷轉好的趨勢之中,有色金屬價格的上漲,至少對于行業內的這些優勢公司來說,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