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自去年引入45nm制造工藝后,推出了QX9650和QX9770兩款4核處理器產品。雖然這兩款產品在性能上傲視群雄,但昂貴的價格使得這兩款產品不可能成為市場上熱銷的主流4核處理器。于是,Intel又在CES 2008中推出了16款45nm處理器產品,其中包括了3款面向桌面市場的4核處理器Q9550、Q9450和Q9300。
Q6600的成功,讓Intel重新認識了中端人群的消費能力,在新的45nm處理器規劃中,Intel重點“照顧”了中端市場,希望用Q9550、Q9450和Q9300三款產品,進一步拓展中端市場。其中,Q9300是這三款產品中性價比的一款。
中國計算機報IT實驗室收到的這顆Q9300工程樣品,還是一顆C0的工程樣品。Intel的技術工程師表示,C0還存在一些小bug,C1的產品已經準備就緒,但仍然不能肯定終上市的產品是否就是C1的產品。
Q9300和其他9系列產品相比,在二級緩存上是有所縮減的。Q9450、Q9550擁有12MB的二級緩存,而Q9300只具備6MB的二級緩存,整整缺少了一半,這可能是Intel有意屏蔽了Wolfdale二級緩存后的結果,配合全新的倍頻模式,Intel能夠將產品的定位更加精確化,甚至每20美元的間隔都將出現一款Intel的產品。而其他的主要參數,Q9300和9系列產品都是完全一樣的。
和Q6600的參數相比,Q9300有著明顯的優勢。在制造工藝上,Q9300采用了更加先進的45nm制造工藝,而Q6600則是65nm制造工藝的產物;在前端總線部分,Intel將Q9300的前端總線升級到1333MT/s,Q6600為1066MT/s;二級緩存方面,Q6600的二級緩存達到了8MB,Q9300只有6MB;晶體管數量上二者的差距也很大,Q9300是由兩顆4.1億晶體管的Wolfdale拼裝而成,Q6600則是由兩顆2.91億晶體管的Conroe拼裝而成。
而對于Q6600而言,Q9300的進步就是增加了SSE4.1指令集。在具備新指令集的應用類軟件中,Q9300能夠表現得更加得心應手。
經過了幾天的緊張測試,我們將測試成績匯總成一張表格。Q9300和Q6600主頻非常接近,所以二者的成績也相當接近,甚至差距不大,這是完全正常的。Q9300真正的優勢體現在具備SSE 4.1指令集的軟件中,只是現在此類軟件較少。而E8500和Q9300卻有著較大的性能差距,在一些性能測試中,E8500要明顯優于Q9300,這是由于大多數的軟件還只能支持雙線程運作,并不支持四線程運作,且E8500的主頻較高。而在支持四線程運作的測試軟件中,Q9300的成績普遍超越E8500約30%,CineBench 10中更是超過了40%。
Q9300的功耗表現值得一提。Intel在Q9300上應用了45nm制造工藝和C6深度睡眠功能,有效降低了Q9300的功耗。作為一顆4核處理器,Q9300在實測中的功耗表現和雙核的E8500不相上下,同時遠遠低于65nm制造工藝,沒有C6深度睡眠的Q6600。在和Intel的技術人員溝通后,我們得知:E8500和Q9300功耗差距微小的原因主要在頻率,功耗隨著頻率的翻倍呈次方級增長,而Q9300在設計上是兩顆低頻率的Wolfdale貼在一起,所以組成Q9300的功耗也相對較低。舉例來說,一顆1GHz的Wolfdale處理器功耗是3W,那么3GHz的Wolfdale的功耗就是27W,而一顆2GHz的Yorkfields的功耗為12W,還是遠遠小于3GHz的Wolfdale。
作為Q6600的取代者,Q9300即將成為Intel廉價的4核心處理器。和之前的Q6600相比,Q9300有著不爭的優勢:全新的制造工藝、前端總線速度的提升、SSE4指令集的應用、電源管理的完善以及處理器微架構的改變。Q9300的二級緩存被縮減到6MB,但是在性能實測中,6MB的二級緩存并不影響Q9300的表現。
令我們感覺到遺憾的,是Q9300的超頻能力。Yorkfield核心處理器的超頻能力有目共睹,即便使用普通風冷散熱器,頻率達到4GHz輕而易舉。但Q9300在加壓到1.6V后,主頻僅僅達到了3.6GHz,和我們之前的預期有差距。排除了主板和內存的問題后,我們終將超頻結果不理想的原因,歸結為倍頻太低。如果想獲得更高的主頻,只能通過不斷提升外頻實現,但在外頻提升的同時,還不得不考慮主板對前端總線的承受能力,以及內存的超頻能力。當然,我們也不能排除這是一種Intel限制用戶超頻的方法。當然,CPU的內核版本號也是導致CPU超頻能力不理想的原因之一。至截稿之日,C1內核的Q9300已經推出了工程樣品,未來C1版的Q9000系列處理器的超頻能力如何,我們將進一步追蹤。
廉價的45納米4核處理器Q9300性能探秘
更新時間: 2008-03-22 09:19:01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