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zyueqian
      13352868059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從家庭應用角度出發看數字匯流

      更新時間: 2008-03-12 14:35:00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09

        家庭網絡(Home Networking)的技術其實相當多,定義上,只要能將家庭內信息家電、影音系統、PC系統、寬帶網絡連結起來,讓家庭成員可以互傳數據,接收及資源共享的非廣域網絡系統。雖然家庭網絡有線與無線模式都有,但是近年來以無線的規格較為受到注目。

        數字匯流會將新形式的內容,帶入家庭中,不過,目前已經具有雛形的商業模式,似乎都還推不起來,例如隨選視訊這樣的服務,原因之1當然是內容還不夠多,其2就是家庭網絡的建設還有待加強。

        需要家庭網絡的原因,主要可分為幾點:

        1、資源共享

        數字匯流帶來的信息,如果只能給單款產品享用,那與目前的內容提供模式并無太大分別,例如MOD與CableTV,單比內容可能還拼不過,頂多帶來多一些新鮮感、與少許便利性,但如果有完善的家庭網絡建設,因為MOD帶來的是數字數據,可以與其它設備分享,優勢立刻超越CableTV。

        此外,一般不太懂IT技術的消費者,購買昂貴的家電用品后,像計算機、機上盒、攝錄像機、數字相機、纜線調制解調器以后,利用家庭網絡,才能讓這些設備互相分享,物盡其用。此外,擁有多PC的家庭越來越多,互相間的連接也成為重要議題。

        共享的資源,也包括重要的分享對外連網頻寬。許多家庭都已連接寬帶網絡,但絕大多數僅為PC對外連接用途,但是在數字匯流時代來臨后,非PC類的產品上網需求大增,但是絕大多數家庭的裝潢,卻都沒有為這些產品設立網絡插孔,畢竟當時沒有人想過電視、甚至冰箱也需要上網。

        如果將這些非PC類裝置連接目前主流網絡環境,立刻遇到布線的難題,由于一般家庭對于「屋內到處拉線」有著不少顧忌與不能重新裝潢的困難,因此各個技術團體,就研發出不少強調除保有以太網絡標準外「不需布新線路」(No New Wire)的家庭網絡新技術,并由業界廠商各自成立標準協會,以爭取成為業界主流標準。

        2、串連起各個子系統

        例如家庭保全與新興的遠距醫療感測系統,可視為自成一個網絡,但是它們所連結的卻不是PC與PC周邊,而是感應器與中央控制器。如將這類系統的網絡與現行的PC網絡相結合,更有助于加強功能,例如提供保全系統遠程監看能力,并讓不同的子系統更好管理。

        了解技術規格前 先看看一般家庭網絡真實需求

        絕大多數不熟悉技術的家庭網絡使用者,對網絡的要求,與非家庭(如企業)的網絡環境,有相當大的不同:

        1、低復雜度、易于使用:絕大多數家庭網絡系統管理者,沒有MIS可以協助維修,因此家庭網絡必須容易安裝、且使用簡便,后續更不能有復雜的維修。

        2、可靠度: 家庭網絡除了耐用外,可靠度還指,必須能夠隔絕來自家中電器設備的干擾,像是微波爐以及無線電話等。

        3、擴充性:當家中可連網的裝置越來越多,擴充性就成為一大考慮,省得以后重復投資。

        4、標準兼容性:要獲得主流市場的認同,家庭網絡標準是不可或缺的要素。此外避免買到即將過時的產品,并必須兼具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與未來的應用兼容。

        5、對需大寬帶的多媒體支持度:在一般網絡中所傳輸的檔案與數據型態,大多不需要很高的頻寬。反觀家庭網絡,必須支持各種需要大寬帶的多媒體內容,像是電視、DVD播放機、數字錄像機、數字音響/MP3播放器、DBS、平面顯示器、機上盒等等,可預見數字匯流到位后,支持多媒體傳輸能力強弱,成為家庭網絡發展的關鍵。

        舉例而言,HDTV等級的視訊約需要20Mbps的頻寬,如果家中有數個數字裝置在家庭網絡中傳輸數據,則可以想象40~100Mbps的頻寬是基本要求。此外,因為影音具有強烈同步性的需求,因此QoS(Quality of Service)的效能也相當重要。

        6、成本:絕大多數消費者,不會像企業一樣愿意花大錢投資網絡。家用網絡主要的功能在于分享因特網資源、外圍設備資源及提供連網游戲等,因此在布線、價格及安裝上,則以方便、便宜、簡單為要。

        目前家庭網絡的介質,分別朝向家既有的電話線、電源線及無線網絡等3個方向發展,但也有廠商為求得更佳效能,發展必須全新布線的家庭網絡系統。

        電話線家庭網絡 HomePNA為主要勢力

        Home Phoneline Networking Alliance所制定的HomePNA標準,是將Ethernet的媒體介接控制協議(Medium Access Control Protocol),用在傳統的電話在線加以修改,便能使用電話線路來傳送數據,使得家用計算機可以透過家中現存的電話線網絡連接。

        HomePNA技術,將電話線傳送的語音和數據數據分離。語音傳輸頻段設在20Hz~3.4KHz之間,xDSL主要利用25KHz~1.1MHz頻段,而HomePNA設備則使用5.5MHz~9.5MHz。

        HomePNA目前的規范為3.1版,增加了每標志10位的新模式支持,3.0版僅為8位。3.1版支持4條頻帶,避免與來自服務供貨商廣域網絡的VDSL訊號發生沖突。頻寬方面,支持同步雙通道320Mbps,以及單信道128Mbps的傳輸速率。

        HomePNA技術的優點,是施工簡單、成本較低,因其雖走以太網絡技術,但不用重新布線,只需在原有的電話線路2端加裝簡單的端點設備即可,不需要特殊的終端機、過濾器或分歧器。所需的新增硬件是HomePNA網絡卡,以連接電話線與各種信息接口設備,串接的距離達150公尺。

        但是HomePNA的弱點,則為一般家庭中的電話線接孔數量未必夠多,且距離需上網的終端裝置,可能也很遠。此外,干擾的克服也相當重要,例如必須適應任意及非特定的電話線連接架構,如電話或傳真機簡單地插上電話線插座后,便形成新的分枝(branch)架構。此外,家庭中的電熱器、空調等家電設備,都會對電話線產生干擾。

        

       圖 HomePNA 3.0版運作原理

        電力線家庭網絡競爭者眾 HomePlug AV規格期望一統

        電力線通訊(Power Line Communication;PLC)是一種透過電力線傳遞數據數據的通訊技術,亦被稱為寬帶電力在線網(Broadband Over Power Line;BPL)。

        這項技術已經發展許久,所以業界組織聯盟眾多,但是彼此間規格技術不能互通,減緩PLC推廣速度,因此HomePlug Powerline Alliance(HPA)在2004年中提出HomePlug AV標準,提供高達200Mbps傳輸率,讓家庭中的影、音設備,也能透過此網絡傳遞影、音信息,但新趨勢使HomePlug AV可望成為共同規格,借此加速PLC推廣。

        HomePlug原理,是利用2個連接器,需把1個對外網絡給HomePlug橋接器輸入,再由橋接器把網絡信號轉接到電力在線;使用網絡的一方則需要1個接收器,把電線上的網絡信號隔離電源取出訊號后,給計算機或其它信息裝置使用。

        HomePlug技術,使用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作為主要的傳輸方式。OFDM是發展成熟的展頻調變技術,可使通訊設備在靜態、動態多路干擾情況下,仍保持穩定的傳輸性能。

        目前力推的HomePlug AV優勢在于頻寬高,且所有需要上網的電器設備,當然都需要電源,因此布線方式較便利。

        不過HomePlug與所有利用電力線傳輸的技術一樣,難避免干擾威脅,雖傳輸頻寬高,但只要家中有會發出大量電磁波的微波爐、吹風機等電器運作,就會產生巨幅干擾,舉例而言,如果傳輸的是高質量影像數據,受到干擾可能就會產生鬼影。因此許多廠商技術的重點,就在于如何減少干擾。

        此外,許多地區電力線老舊,也會影響HomePlug的傳輸質量,甚至住宅安裝的電源濾波器與不斷電系統(UPS),同樣會干擾電力線通訊網路,也須避開才能讓電力線通訊正常運作,也是廠商技術的挑戰,需不少研發成本,壓低電力線設備的成本也成為進入市場并普及的關鍵。

        

          圖 HomePlug AV運作原理

        同軸纜線也受到廠商關注 以MoCA為名搶攻家庭網絡

        電話線與電力線,都已是一般家庭中既有的線路,能夠利用成為家庭網絡,故在家庭中也相當普及的同軸纜線(Coaxial Cable)自然也成為焦點。用現有已牽布的同軸電纜線,做為家庭局域網絡的概念,多家企業與機構共同成立了MoCA(Multimedia over Coax Alliance)聯盟,共同制訂將家用同軸電纜做為家庭網絡標準。
       
        MoCA采用OFDM調變機制,由于同軸本來就是設計傳輸數據,因此抗干擾能力佳,促成在傳輸效率上,MoCA網絡可以達到270Mbps的實體傳輸效率,而在未來的發展上,運作于800到1.5GHz頻段上的同軸電纜網絡,理論上可達到4,000Mbps。

        MoCA不僅在實質傳輸頻寬上勝出,在傳輸延遲表現也不錯。例如前述,HomePNA、HomePlug的傳輸延遲都在20ms至30ms間,而MoCA則能在10ms、5ms之下,延遲愈少,也愈能支持重度的視訊傳輸。

        同軸電纜在強固性方面,也要比電力線或電話線來得可靠,由于同軸電纜被多個保護層包覆,抗腐蝕能力上要比電力線、電話線,甚至以太網絡線強的多。

        不過MoCA的弱點與HomePNA相似,在于端點可能過少,或是距離終端上網裝置過遠,仍須面對重新布線的問題,那就違背了利用既有路線的初衷。

       圖 Moca運作原理

        家庭網絡無線勢力興起 USB接口也走無線

        USB是PC上相當普及的接口,其中USB 2.0版本的480mbps頻寬,足以滿足目前大多數應用的需求,不過越來越多的USB裝置,代表越來越多的線,對于家庭設備來說,不雅觀也不方便。

        因此,Wireless USB技術于2005年公布。無線USB是采用了UWB(Ultra Wide Band)技術,利用窄脈沖電波,以及高頻寬搭配(不超過-41.3dBm、頻段從3.1GHz~10.6GHz),提供短距離、高速度傳輸模式來傳送數據,并且更能達到低耗功率要求。

        Wireless USB優勢在于USB裝置的普及、及傳輸表現佳,在3公尺范圍內,能達到480Mbps,在10公尺時還有110Mbps,對于高流量的影像來說,就算是20Mbps的HD等級,也能勝任。此外,原本USB規格能同時連結127個裝置,Wireless USB也不例外,且無線連結更為便利。

        由于USB裝置的普及性,因此雖然短距離無線傳輸已經有Bluetooth、HomeRF、IrDA、WPAN等規格,但是Wireless USB的發展仍被看好。例如足與Wirelss USB對抗的技術中,Bluetooth 3.0仍在發展中,至于Wireless 1394則幾乎沒有任何新的技術訊息更新。

        但無線裝置的安全性一直被質疑,目前在Wireless USB的傳輸范圍內,另一個裝置幾乎可以很輕易的擷取數據,這是大部分無線傳輸裝置的隱憂,因此目前Wireless USB的相關解決方案,也開始加入加密機制。

        圖 Wireless USB已經開始大量商品化

        軍規ZigBee轉民用發展尚在努力 家庭網絡以監控用途為主

        ZigBee是由ZigBee Alliance所制定的無線網絡通信協議,底層采用IEEE 802.15.4標準規范的媒體存取層與實體層,被定位為低成本、低耗電、高可靠性、擴展性強、雙向傳輸、感應網絡功能、且容易布建等用途,這些規范相當嚴格,甚至有些南轅北轍,不過因為ZigBee當初是為軍事用途設計,因此要求較高。

        ZigBee聯盟在2006年推出ZigBee 2006規范,并且在11月推出ZigBee 2007的草案,在草案中更新增不少功能。ZigBee傳輸頻寬約20~250kbps,標準通訊范圍大約是30~100公尺,但透過續傳方式,依舊可延伸到數公里。

        ZigBee是以樹狀為主要通訊架構,并延伸出星狀(Star)及網狀(Mesh)通訊架構,ZigBee裝置除可獨立或內嵌于各種3C產品負責終端感知外,每個ZigBee裝置都可以擔任中繼封包路由器(Router),各ZigBee裝置間不需任何實體線路。

        換句話說,如果家具內嵌ZigBee芯片,其本身就是1個傳感器,也可以同時擔任路由工作,輕易達成無線感測網絡架設。

        ZigBee的特性,對于家庭網絡來說,較熱門的應用方向為監控類,例如安全監測、能源管理、健康照護等服務,皆是根基于具有環境感知能力的無線感測網絡環境。不過整體上來看,目前ZigBee的發展還僅在起步階段。

      圖 ZigBee模塊設計

        超高頻段傳送高畫質影片 Wireless HD鎖定影音市場

        家庭無線網絡用途中,的挑戰就是HD規格的高畫質影片,特別是符合Full HD的1080P高分辨率影片,流量相當大,幾乎都在20Mbps以上,形成無線網絡傳輸的考驗。

        2006年成立的Wireless HD聯盟,利用60GHz頻段(因該頻段中,可利用的未授權頻寬高達7GHz),Wireless HD聯盟發表的技術,可傳送分辨率達1,920x1,080的未經壓縮高解析視訊,且其延遲在5~15ms間,目前頻寬達到5Gbps。

        「未壓縮」是一個重點,Wireless HD聯盟認為以UWB典型的480Mbps頻寬為例,必須為數據封包或廣播視訊訊號進行再壓縮,迫使OEM廠商在系統中建置昂貴譯碼器及更多的RAM,而在處理過程中卻可能造成視訊內容丟失和延遲增加等現象。

        不過Wireless HD傳輸范圍僅10公尺,墻壁穿透性差,因此只能限制特定的影音傳輸用途上,量產化的控制芯片也還在發展中,此外權利金等商業化問題還未確定,因此要打入家庭,還有不少努力空間。

       圖 Wireless HD運用類似MIMO原理,避開干擾

        家庭網絡大魔王Wi-Fi 802.11n能否一統江湖?

        Wi-Fi 802.11x規格,從802.11a/b/g一路演進至802.11n,在數據傳輸量(Throughput)、距離、服務質量(QoS)上都一直有所進展,拜筆記本電腦強力推動之賜,普及率相當高。許多家庭也因為筆電無線上網的需求,建置了802.11x的相關設備,因此對802.11n的接受度也較高。

        不過802.11n推出時,相關設備的價位與草案規格,卻讓許多使用者望之卻步,不過802.11n目前成為主流應用,在相關控制芯片價位逐漸下滑后,態勢已經逐漸形成。802.11n標準目前已進入3.0版草案,IEEE可望在2008年10月公布終版規格。

        針對802.11n技術規格,由于前期專題已有詳細報導,在此不作贅述,只從家庭網絡的角度看802.11n。

        802.11n具備多進多出(Multiple-Input and Multiple-Output;MIMO)技術,加上頻寬高,比之前的版本更適合影音傳輸,特別是在家庭同時使用時,更能夠避免干擾,兼顧高質量影音收視與因特網數據傳輸。

        此外,PC市場接受802.11n并不是問題,甚至目前較新版的筆記本電腦,絕大多數都已經內建了802.11n規格,但是家電方面的發展則較不明朗,不過隨著802.11n起飛的態勢明顯,家用網絡的接受度應可逐漸上升。

        802.11n進軍家電產品,初期應會以家用網關器(Residential Gateway)、機上盒(STB)、數字多媒體轉接器(DMA)等為灘頭堡。不過隨著各國TV數字化時程逼近,數字機上盒的后勢看俏,因此802.11n的家電產業重心可能將逐漸轉移至數字電視相關產品上。

        家庭網絡競爭者眾又復雜 成為推展隱憂

        家庭網絡由于是各方預測具增長潛力的新市場,因此投入這個市場的廠商相當多,大家都想當規格制訂者的結果,就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產品規格分裂難以整合。

        雖然,多樣化的技術確保發展遇到瓶頸時,市場不會走入死胡同,但是技術分裂的結果,卻會造成產品間可能產生不兼容問題,消費者也不敢作太多設備投資,讓市場形成惡性循環。

        此外,眾多競爭規格中,也缺乏安全金鑰這類防護機制,以及沒有標準的操作系統,廠商基本上把家用消費者當作有MIS人員維護的企業來看待,結果,前述大量規格,造成目前家庭網絡市場面臨難題,例如家庭網絡設備不夠簡化,絕大多數的家用消費者也缺乏安裝、維護能力。

        不過,這場家庭網絡規格戰爭,仍繼續進行中,許多專家也預計Gbits級規格是下個決勝點,不過恐怕也可能只是一個逗號,甚至是戰役中的一個腳注而已。







       


      免費預約試聽課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_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0_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桃色视频_亚洲AⅤ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1. 在线观看亚洲区激情AV | 日韩国产欧美制服中文 | 野外少妇被弄出喷水 | 中文字幕亚亚洲码在线 |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网 | 日本国产欧美大码a蜜糖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