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平板電視的戰略性虧損階段已經結束,國內彩電企業也將迎來利潤的高峰期。”結合TCL、海信、長虹等彩電企業先后公布的半年財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得出以上結論。
“戰略性虧損”時期結束
資料顯示,自2002年始以CRT為主業的中國彩電企業加速向平板產業全面轉型5年來,中國彩電集體“虧損說”始終籠罩著整個中國平板電視制造企業。而平板前期投入過大,為擴大市場份額而導致的利潤告警,時常成為創維、康佳等家電巨頭財報難看的主要原因。
但持續高漲的消費需求量,已經促成平板電視成為中國彩電企業的必然轉型趨勢。數據顯示,預計今年中國市場的平板電視需求量有望超過780萬臺,銷售額預計突破600億元,全面超過CRT銷售額。
國研中心的報告承認,平板電視是資金技術雙密集型產業,在研發產品和開拓市場的過程中需要大量產品和資金支持,這也導致企業可能出現暫時虧損的表象,但也正是平板電視這種技術上的不斷更新給產業帶來了活力和新的利潤。
正是平板彩電產業的崛起帶給了海信、長虹等一度陷入巨虧的中國傳統彩電企業脫胎換骨的機會。而一些曾經在平板電視發展之初有所虧損的中國彩電企業也在自身的努力及整個消費市場環境的氛圍帶動下實現扭虧,通過平板電視銷售的逐漸順暢,在平板時代占取一席之地。今年上半年,長虹、TCL、康佳的半年報中都體現出平板電視業務強勁增長帶來的豐厚利潤。而即使廈華半年報仍然顯示虧損,但整體形勢已經有較大幅度緩解。
平板較CRT時代更能盈利
資料顯示,2002年中國市場CRT彩電占據市場主流,主要彩電企業電視機經營毛利平均為14.7%。2006年,城市市場平板電視銷售額超過CRT,主要彩電企業電視機經營毛利平均為16.8%,比CRT時代電視機產品毛利增加2.1個百分點,如果這2.1個百分點的毛利能完全轉化為凈利的話,相當于一家普通的彩電企業凈利潤水平增長近一倍。
而已經公布2007年上半年財報的幾家彩電企業電視機業務毛利水平更是達到18.9%,總體來看,平板電視產品本身的盈利能力要比CRT彩電給企業帶來更加廣闊的運營空間和企業活力。海信電器(愛股,行情,資訊)(600060.SH)2007年上半年彩電毛利比上年同期增長1.93個百分點,達到19.34%;2006年四川長虹(愛股,行情,資訊)(600839.SH)彩電業務毛利率比2005年增長13.7%;就連近幾年持續虧損的TCL(000100.SZ),今年上半年彩電業務毛利率同比上升2個百分點。
價格戰不是利潤犧牲品
對于多年來圍繞彩電行業始終揮之不去的價格戰,家電業研究員陸刃波認為“完全沒有必要大驚小怪”:彩電行業作為市場競爭為充分的一個行業,價格戰已是一個常規的武器,由于面板擴容增量,技術不斷升級,平板電視的價格不斷走低也在情理之中,但這并不意味著企業毛利率在降低。
陸刃波同時斷言:“把彩電業上半年盈利不佳歸結于平板電視的價格戰是對彩電行業的完全不了解,而通過主觀臆斷測算出上市公司CRT盈利、平板業務虧損的說法更是對中國彩電企業的嚴重不負責任。”
彩電業集體告別戰略虧損 平板成新利潤支柱
更新時間: 2007-10-08 11:30:00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