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國家信息產業部的消息在昨天的“2007中國平板顯示產業高峰論壇”上引發震動:生產彩色顯象管(CRT)的企業上海永新近日正式關停。另一家廣東的CRT企業也正在關停準備之中。盡管,CRT電視依然在市場上占據很大份額,但它被淘汰的趨勢卻不可避免。CRT出貨量不斷萎縮,標志著國人曾經引以自豪的彩電業核心競爭力正在逐步喪失。在隨之而來的“平板時代”,液晶(LCD)、等離子(PDP)、有機液晶顯示(OLCD)誰將成為中國彩電業重拾核心競爭力的起點?這成為昨天整個論壇的焦點。
液晶電視:市場越大,失去的利潤越多
“我們預計,2009年中國將產生2000萬臺液晶(LCD)電視的市場需求,約占整個市場需求的一半。”南京夏普電子老總森田卓說。
但這卻讓業內人士憂心忡忡。由于不掌握液晶的核心技術,中國彩電企業在這個領域,很難和日韓企業相抗衡。DisplaySearch中國市場研究主管張兵以32英寸液晶電視為例說明問題:包括液晶面板、電路芯片等高技術含量的配件供應全部都掌握在韓國、日本、臺灣以及美國企業手上;中國大陸企業能夠給這臺液晶電視附加上去的只有外圍構件、組裝的勞動力、品牌價值以及渠道流通的價值,而這些累積起來僅占整機價值的不到25%。嚴峻的事實是,液晶電視市場需求越大,中國失去的利潤就越多。
在本地,2006年,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內企業共生產各種尺寸和用途的液晶模組3800萬套,出貨量占全球出貨量的10%以上,但依然避免不了還停留在整個產業鏈中技術相對簡單的中下游成品加工階段,對于代表液晶產業核心技術、投資更大的面板及其配套項目仍是空白的尷尬。
等離子電視:大尺寸技術有突破
“彩電市場對大尺寸電視需求越來越高,這對中國彩電業重拾核心競爭力是個機會。”國家平板顯示標準工作組組長,東大顯示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王保平教授說。
他告訴記者,市場統計顯示,到2008年,40英寸以上的大屏幕電視將占到40%的市場份額。而國內40英寸等離子技術比同尺寸的液晶技術成熟。因此只要在等離子技術上加大自主性的研發力度,在大尺寸電視技術的競爭上,中國企業是能夠占據優勢的。他透露,目前東南大學與熊貓集團合作開發的基于SM-PDP技術的大尺寸電視樣機已經下線,年內有望投產。
跳過液晶等離子,直指OLCD
一層薄薄的有機材料涂在玻璃基板上,當有電流通過時,就能夠出現比液晶和等離子更高清的顯示效果。這就是目前在全世界廣受關注的OLCD(有機液晶顯示)技術。
“雖然國內企業有可能在等離子技術上取得突破,但因為起步晚,在等離子和液晶的平板顯示技術方面,我國已經失去先機。剩下有可能實現我國在平板顯示領域自主技術突破的,就是OLCD。OLCD是一次與國際同步的機會。”南京郵電大學副校長黃維教授說。
他告訴記者,目前國外廠商雖然推出了OLCD的試驗品,但尚未實現大規模產業化。而今后5?10年將是OLCD產業化的關鍵階段,全世界都在同一起跑線上。如果我國能夠跳過液晶和等離子直接投入OLCD關鍵技術和量產的研發,中國彩電業將有望重新拾回核心競爭力。
平板時代 中國彩電業何處重拾核心競爭力?
更新時間: 2007-10-08 11:29:53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