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芯片產業三高地呈現新格局,“品”字展開,錯位互補,專業人士表示,中國的集成電路行業“大有文章可做”。
集成電路一向是個讓國人憂心的行業,這種憂心不只來自中國芯片產業在國際產業鏈分工中的“下游”位置,還來自于國內產業布局上的“遍地開花”——雖為遍地,卻讓人感覺亂開一氣,花雖多而沒有“爭奇斗妍”。
作為產業鏈分工極強的產業,集成電路的成功離不開布局上的“準確定位,形成特色”,然而近年來中國內地紛紛上馬集成電路項目,被認為是一哄而上的同質化競爭,諸多業內人士曾表示,沒有足夠規劃性的“整個行業項目突擊現象”,極可能會帶來災難性后果。
然而當前中國集成電路發展的良好態勢,證明這一擔憂過于悲觀了。市場經濟所具備的自發和自主調節效能,資本市場中又諸多的資源看好芯片產業,誰也不能阻止別人“試上一試”,而有機和完善的產業格局也多半是在博弈中形成的。
信息表明,經過幾年的發展和博弈,中國內地目前已形成長三角、珠三角和西部地區三大集成電路產業高地,它們在地域上呈“品”字形展開,在產業鏈上呈“差異化定位”,初步形成了錯位互補、良性發展的產業新格局。
長三角邁向“硅三角”
在我國諸多集成電路產業群聚區中,以上海為軸心的長三角擔負著“領銜”與龍頭的角色:全國集成電路50%的設計、55%的制造、75%的封裝測試業務均集中在長三角,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等企業比鄰而居,就地互動與配套,長三角已成為名符其實的“硅三角”。
目前,長三角地區的主流芯片制造工藝已達到了0.18微米、0.13微米,并開始向90納米和65納米進軍。進步快的是封裝測試產業,已從傳統的TOS、DIP系列產品向片式微型化SOT、SOP、WLCSP等封裝產品成功轉型,封裝測試技術與國際接軌。
長三角的芯片設計主要集中于人才和高校密集的上海、南京、杭州等地,尤以上海為。2004年,上海的IC(InterrgratedCircuit,集成電路)設計產值達23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38%,占到了全國的42%,“上海速度引起了全球關注。”上海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蔣守雷說。上海很多IC設計企業是海歸創辦的,起點較高,運作模式與國際接軌,已經出現了為數不少的營業額超億元的設計公司。
有人把上海稱為中國的硅谷,蔣守雷不贊同這個叫法,他說上海從來沒有說自己是硅谷,上海對自己的定位是“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顯然,這些“中心”為上海集成電路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產業支撐和商業環境,這是“以科技創業”為主旋的硅谷所不能比的。
作為領銜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的硅三角,長三角正在全速向集成電路設計、制造和封裝測試的中高端進發。
西部后道封裝漸成氣候
“長三角需要轉移出去的,正是西部需要接過來的?!苯K長電科技總經理于燮康說。促成產業化轉移的力量,正是市場這只無形大手:長三角的人力資源成本急劇上升、土地資源迅速減少,這些東部的問題,恰恰是西部的優勢。
據西安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景俊海介紹,目前西部地區的人人均人力成本在長三角的一半以下,能源充足,土地價格更為便宜,外加“稅賦五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等一系列優惠條件,這些“橄欖枝”對投資者的吸引是可想而知的。
實際上,這幾年長三角的封裝測試產業正在一波一波地轉向西部,代表事件有英特爾在成都設立的封裝工廠、英飛凌在西安的研發中心、美國應用材料公司西安研發中心,以及美光科技投資2.5億美元的西安封裝測試工廠等?!敖裉斓奈靼苍僖淮握镜搅诵陆z綢之路——芯路的起點上?!本翱『H缡钦f。
但總體而言,西部也有一些芯片設計企業,但畢竟少了“大制造”這一塊,這使芯片企業一直以來缺少“與下游互動”的條件,這個缺憾使西部的芯片設計無論如何也無法與長三角比肩。2005年,西安40家芯片設計企業完成的總產值為4.2億元,僅為上海2004年芯片設計產值的1/50。隨著封裝產業西移,芯片后道封裝將給西部帶來“作為”,且發展潛力不可小視,西部集成電路產業基地的崛起,對長三角來說,更多的是產業互補,而不是同質競爭。
珠三角傾力打造芯片設計業
以深圳為軸心的珠三角打造芯片產業高地,一直以來是珠江三角洲地區各級、各地政府高調倡導的期望。然而,深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化基地管理中心副主任周生明表示,由于該地缺少芯片制造業,代工廠只有一個6寸廠,使全面發展集成電路的理想一直難以有所進取,甚至成為缺憾,這已經成為深圳芯片產業鏈的重要斷點。
對斷點,深圳的思路是“順勢而為”??不走長三角地區的“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的全能之路,而是利用珠三角整機制造企業眾多的優勢,傾力打造芯片設計產業,使芯片設計與整機制造形成互動,搭建從芯片設計到整機制造的集成電路應用產業鏈。
目前深圳有集成電路設計企業102家,形成規模的多達60多家,2004年深圳市IC設計產業產值25億元,2005年預計30~35億元,設計主流工藝達到了0.18微米,大多數企業設計能力達到百萬門級,部分企業達到千萬門級。
與長三角相比,深圳大部分芯片設計企業是國務院18號文出臺后成立的,多由銷售和代理IC的公司轉行而成,還有相當一部分是從整機制造中剝離出來的,翹楚者當數從華為科技剝離出來的海思半導體,和擁有中興通訊背景的中興集成電路,這些芯片設計企業擁有整機的優勢,可以直接從高端SoC芯片切入主流市場,并且很快就能做到相當規模。例如,海思半導體已完成100多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芯片,其中60余種已規模量產,總交付使用超過1億片。周生明把這種模式比喻為“背靠大樹好乘涼”,華為則更是宣稱,如果沒有IC設計部門和自主技術,就不會有今天的華為。
依托整機打造芯片設計的“應用產業鏈”的成功模式,已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追捧,深圳集成電路設計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加速度成長時期,深圳IC設計產業的崛起帶給長三角的不是威脅而是福音??這邊的設計企業的流片和封裝訂單大多給了長三角,上海中芯國際、無錫上華、南通富士通、江蘇長電、無錫華潤、上海安靠等一大批企業已經從深圳的“下單”中獲益。
“中國地域遼闊,集成電路產業在地區的布局上有很多差異化文章可做?!卑I苋虬雽w業務全伙人R.Alan.Moore告訴記者。
中國芯片業呈現“品”字新格局
更新時間: 2007-08-28 09:47:38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