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閃聯宣布攜手音效芯片企業驊訊電子、全球4大唱片公司在內的22家唱片公司,正式涉足“音樂數字內容產業”,這是基于閃聯7C戰略在標準產業化走出商用的重要一步。業內人士指出,閃聯將標準內嵌進MP3和MP4設備中,再復制到手機終端的跡象可以看出,閃聯在數字音樂市場邁開了步“淘金路”。
力挺數字音樂正版化
據了解,早在2006年6月,閃聯發布了自主知識產權的數字內容版權保護技術(DMCP),并表示閃聯研發的技術成果能夠為內容和終端廠商提供解決方案,為終端用戶提供方便快捷的應用模式。可見,閃聯當時結盟音樂唱片公司的想法就溢于言表,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技術一旦商用將會直接推動數字音像內容結束盜版時代,走向健康發展之路。
事隔一年,閃聯在此前內容版權保護的積累上,正式提出一個“7C戰略”,在原有的3C(CE消費電子、Computer電腦、Communication通信)基礎上,融合加入了Connectivity(互聯)、Content(內容)、Copyright(版權)和Chip(芯片)。閃聯表示欲借此創造一種新型家庭娛樂商業模式,并基于此模式整合產業鏈的每個關鍵環節,終實現硬件廠商、唱片公司、內容創作者、運營商、技術提供商、政府管理以及消費者七方共贏。
閃聯標準工作組組長、閃聯信息技術工程中心有限公司總裁孫育寧博士表示,未來加入閃聯聯盟的MP3企業將采用類似蘋果iPod的模式,通過芯片級的加密和音效還原技術,將閃聯標準內嵌進MP3和MP4設備中,從而推動數字音樂正版化。閃聯表示,此次合作有一個遠景,那就是未來在市場上銷售的MP3產品能夠打上閃聯LOGO,貼上身份證,并享受正版與互聯的便利。
先吃MP3再吃手機
據了解,下一步閃聯將會在數字內容版權保護技術內置于驊訊生產的音效芯片上,并授權給MP3設備生產商使用,并且與上游采用閃聯數字內容版權保護技術加密的音樂和網站相互識別形成全新的內容保護機制,打通上下游產業鏈達到利益共贏。
根據調查公司iSuppli和賽迪的統計資料顯示,2006年中國MP3、MP4和音樂手機銷量合計超過1億部,但整個數字音樂市場銷售收入卻只有41億元人民幣,其中無線音樂市場還占去大部分市場份額。
對于如此龐大的“蛋糕”產業,閃聯也充滿野心。閃聯孫育寧表示,未來閃聯認證的MP3將捆綁正版音樂出售,正版音樂的成本不超過機器成本的10%。比如一臺299元的MP3播放器,里頭捆綁的250首正版音樂可能只要消費者花15元。“像賣礦泉水一樣銷售正版數字音樂,不僅是說價格低,還包括了對品質方面的要求。”閃聯副總裁孫楚輝形象地對此做了比喻。
驊訊電子董事長鄭期成也樂觀地表示,目前國內近十家主要的MP3生產廠商之中,目前已有包括愛國者、藍魔等在內的近五成MP3、MP4大廠愿都予以支持。記者在青島舉辦的2007SINOCES閃聯產品展臺上,驚奇地看到有一款內嵌閃聯數字音樂版權保護技術手機終端設備,工作人員介紹說,這部由鴻海制造的手機已經可以量產。
“先吃下MP3,再通吃手機終端,閃聯淘金之路才剛剛開始。”InStat咨詢公司某位分析師說。來自InStat咨詢公司提供的《2007年中國音樂手機市場報告》指出,2006年在中國已經有4億手機用戶16.5%為音樂手機使用者,到2007年這個數字將會翻一番達到30.2%,未來手機用戶將會成為數字音樂的重要的使用群。
閃聯力挺數字音樂正版化
更新時間: 2007-07-17 11:46:14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