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行的空調能效分為五個等級,一級節能,能效比在3.4以上,二級為3.2,三級為3.0,四級為2.8,五級為2.6。
同樣功率的空調工作相同的時間,一級(能效)比五級(能效)可節電30%以上。
不過,中國標準化研究院的一份資料表明,以北京地區為例,一級能效的1P空調每年比五級空調節電124元。也就是說,相同功率的空調,能效等級不同,價格就要相差幾百元甚至上千元,遠遠大于節電省下來的錢。
據新華社電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能效標識管理中心副主任王若虹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為配合“十一五”期間單位GDP能耗降低20%的戰略目標,我國正在考慮將空調能效門檻由現行的五級提高到二級。
我國自2005年3月1日起實施了空調能效標識強制認證制度,已經淘汰了接近一半的高能耗空調生產企業,但目前的能效標識尚處于低水平階段,絕大多數空調產品的能效比剛剛及格,能效達到一、二級的產品所占比重相對較少,這與國際通行的標準仍有較大差距。
能效門檻提高后,關鍵要看市場的接受度。但業內人士認為,高能效空調能否占領市場,還是一個未知數。
節能空調價高嚇跑消費者
現在市場上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賣得火的,是那些耗電量高、能效等級高的空調。而節能省電、能效等級低的空調,卻受到了消費者的冷落。
為什么節能空調遭到市場冷遇呢?關鍵是節能空調并不省錢。記者對部分空調的價格進行了分析。以某知名品牌空調為例,一級能效的節能1P掛機,市場價為3788元,而另一款同樣功率的五級能效的1P掛機,只有1888元,二者相差1900元。按此計算,正常家庭使用10年以上,省下來的電費才可能補上空調本身的價差。
據了解,目前我國空調企業所使用的一級能效的壓縮機幾乎都來源于美國或日本廠商。如果能效等級由五級提高到二級,整機成本將上升30%至40%。這意味著,對于善打價格戰的中國企業來說,節能空調降價的空間不大,理所當然地將成本轉移到了下游的消費者頭上。
誰該為推廣節能空調“買單”?
空調是充分競爭的產品。節能空調使用涉及消費者、企業和國家三個利益主體,國家是節能空調推廣的獲益者。在完全市場經濟環境下,消費者只對價格負責;企業只追求合法利潤;作為獲益者的國家,自然應該負有引導產業發展方向的義務。
業界人士認為,在純市場經濟領域,只能用價格杠桿,而不是行政宣傳,方能撬動節能空調的推廣使用。他們建議,由國家給予生產企業補貼,以鼓勵其生產的積極性;消費者可以享受低價格的優惠,調動其購買的積極性。
據了解,目前國家有關部門正準備提高空調的市場準入門檻,現有三、四、五級產品將被強制淘汰出市場。但這一辦法遭到了企業和消費者的質疑。首先,新標準將增加國內企業對國外壓縮機的依賴度;其次,價格過高將限制市場的消費潛力,影響節能空調的推廣,終導致整個產業惡性循環,國家的節能目標也將受到影響。
空調能效門檻或由五級提高到二級
更新時間: 2007-07-17 11:45:47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