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過于簡單 消費者麻煩不斷
前不久,家住北京豐臺區的費大媽向記者投訴稱,她家新買的某知名品牌的燃氣灶,三天兩頭打不著火,請廠家的維修人員上門修理了4次,都沒有修好,要求退換,可是廠家說產品質量沒有問題,不能退換。
費大媽告訴記者,她是今年4月8日在某家電賣場購買的燃氣灶,安裝后當時能夠正常使用,可是到第四天做晚飯時就發現左邊灶打不著火,于是向廠家報修。第二天下午,廠家維修人員就來了,也沒看到怎么修,就又打著火了。可是剛用了兩天,就又出現了同樣的問題。廠家維修人員又來了,結果維修人員一試又一切正常。就這樣,打不著火的現象不斷發生,當修到第四次還是不能徹底解決問題時,她提出換機。可是廠家卻說產品質量沒有問題,不給換。
按照國家三包規定,產品同一問題經過兩次修理后仍不能正常使用的,廠商應該為消費者換貨。于是記者通過電話向廠家維修部門核實情況,維修人員告訴記者,費大媽家的燃氣灶質量的確沒有問題,所以不能退換。至于到底是費大媽如何使用不當造成的不打火,維修人員也覺得非常納悶。
聽到費大媽和維修人員的講述,憑著多年的經驗,記者心里已經大致有數。記者告訴費大媽,再遇到不打火的情況時,就及時告知。第三天晚上記者就接到費大媽的電話,趕過去一看,果真像記者預料的一樣:由于費大媽中午洗鍋后直接將鍋放在了灶上,鍋外壁上殘存的水流到鍋底,都通過氣孔滴進灶心,導致燃氣灶打不著火。當維修人員上門時,灶心里的水已蒸發干了,當然就又打著火了。于是記者讓費大媽找來一塊干布,將灶心內的水擦拭干凈,就馬上打出了火。
聽完記者的說明,看到記者的演示,費大媽放心了,但還是很生氣。費大媽說,她都是按照說明書操作的,說明書上也沒提這一禁忌,她哪里知道。費大媽特意拿出產品說明書給記者看,記者發現該說明書只有兩頁紙,其中一頁半是安裝說明示意圖,使用說明非常簡單,只有100多個字,在這說明書上記者也沒有找到這方面的說明。費大媽抱怨說,都是廠家不負責任,說明書說不明白,給她帶來這么多的麻煩。
記者調查發現,像費大媽這樣,因為產品說明書說不明白而給消費者帶來麻煩的現象非常普遍,而且已成為眼下家電消費糾紛中的一個熱點。產品說明書過于簡單,說不明白的現象在小家電領域尤其嚴重,很多小家電產品的說明書都只有一兩頁,內容也只有安裝和使用說明。而消費者看重的使用說明往往只是寥寥幾句,根本說不明白。
內容煩瑣復雜 消費者不愿看
同上面費大媽遇到的產品說明書過于簡單說不明白相反,如今很多家電產品的說明書正走向另一個極端??越來越長,動輒幾十頁,內容繁瑣復雜,讓消費者難以看下去,更談不上按照說明書的說明來使用了,往往是憑經驗或草草翻翻說明書就開始操作,結果經常導致家電產品無法正常使用,甚至因為使用不當造成產品損壞。
上海的消費者杜女士,近日買了一臺洗衣機,回家后沒有看說明書就直接憑經驗使用了,結果沒用就壞了。拿到維修部去修,才知道是自己操作不當造成的。記者從一些家電售后服務部了解到,像杜女士這種不仔細看說明書就操作,因操作不當而致電器損壞的事件不在少數。
北京的消費者劉大爺告訴記者,現在家電的說明書越來越厚,兒女給自己買了一些家電,但許多功能無法實現,因為即便是參照說明書也壓根兒不知該如何操作。“看說明書看得讓人頭疼。”劉大爺說,“功能太多,而且專業術語也多,我哪看得懂啊,看著看著就迷糊了。”記者了解到,像這種因為說明書煩瑣復雜、內容冗長,消費者不愿看而導致產品不能正常使用的現象也非常普遍。
家住杭州采荷新村的王大伯從商場買回一臺彩電,試機時都好好的,但回家接上電源一試,卻怎么也調不出圖像,急得他連忙打電話到商場求援,在工作人員的指點下,才明白了問題所在:沒有打開遙控器開關。
記者發現,大部分家用數碼、電子產品的說明書都比較厚,讓消費者看起來比較吃力。
上海市質量協會用戶評價中心公布的《家電產品使用說明書調查報告》顯示,有37.1%的消費者表示,買回新產品后不愿看使用說明書,而是憑經驗直接操作,因為這些消費者認為說明書的內容過于煩瑣。即便遇到問題,自己看說明書也很難解決問題。記者也隨機采訪了11位消費者,有8位表示在家電剛買回時會稍微看一下說明書,但也僅僅限于安裝說明而已。
專業術語過多 說明書成了“天書”
科技日新月異,家電說明書也越來越厚。剛剛喬遷新居的一位李女士,家里已攢起厚厚一沓說明書??彩電的、音響的、空調的、冰箱的、熱水器的……記者隨手拿出一本音響說明書,發現里面僅關于“功放機”的說明,就有近百頁之多,英文、日文、中文俱全,術語一大堆。如果沒有專業人士幫忙,李女士覺得自己根本不可能安裝起來。“對我們普通用戶來說,這簡直就是‘天書’。”
專家指出,重點不突出、操作性弱是說明書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問題。記者曾看到一份空調說明書,其中共羅列產品性能介紹、主要技術參數、外形尺寸、面板按鍵操作、遙控器各部分名稱和功能、冷卻運轉、除濕運轉、循環運轉、風扇運轉、定時設定等數十個項目,通讀一遍至少需要1小時;若對照實物一一操作,花費的時間更長。對使用心切的消費者來說,如此編排顯然不能滿足他們的需求,憑經驗摸索于是成為。
上海市質量協會用戶評價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在不愿看說明書的消費者中,有55.9%的被訪者認為說明書的內容過于繁瑣,19.1%的被訪者則坦言,看說明書還不如直接打電話咨詢方便。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大部分家用數碼、電子產品的說明書都是厚厚一本,專業術語很多,一般消費者很難弄懂。還有一些進口品牌的家電說明書,可能受翻譯水平的影響,語句多有不通順之處。
人性化關愛應體現在細微處
產品說明書應該包含產品的操作指南、簡單故障排除、售后服務保障等基本信息,目的主要是指導消費者正確了解和操作產品。但眼下,小到手機、照相機,大到冰箱、電視機,說明書動輒厚達上百頁。業內專家認為,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說明書缺少人性化的關懷。 專家指出,簡單明了、重點突出、操作性強、信息準確是消費者對說明書的基本要求。但作為一份人性化的使用說明書,僅做到以上幾點還不夠。如有些說明書盡管內容翔實,但字體又小又密,讓人看不清楚,這對老年消費者就缺少關懷;還有些進口產品的說明書上全是外文,讓我國消費者摸不著頭腦。
人性化的關懷應該從細微之處體現,如空調、電視機等電器處于待機狀態時仍在耗電,且耗電量相當可觀,但記者發現,目前家電產品說明書中鮮有提醒不用時就切斷電源的表述。此外,盡管各類電器屬于耐用消費品,但并非“消費品”,都存在使用期限,若超期使用,會帶來安全隱患。因此,家電產品的說明書中也應像食品、藥品一樣,標明產品的安全使用期限,但實際情況卻是很少有家電產品這樣做。
說明書要說明白,必須信息準確,但記者調查發現,很多說明書上的信息并不準確,尤其是售后服務電話經常不準確,造成這種不準確的原因大多是電話變更或地址變遷。維修電話或地址變更無可厚非,但遇到此類情況,廠商應在說明書中增加一份“更改插頁”;若產品出廠后電話變更,則可在原來的報修電話中留下語音提示。
針對當前家電說明書存在的種種問題,中國消費者協會副秘書長武高漢指出,企業應該處處以方便消費者為行事守則,將消費者的利益放在位,只有這樣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任,企業才有前途。說明書不同于產品,并不是越復雜就越能體現出科技含量。其實,通俗易懂的使用指南才更符合消費者的要求,也更有人性化色彩。(王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