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以來,關于國產手機的種種討論見諸于各種媒體。 就在人們默默地為國產手機的前途虔誠祈禱的時候,手機專利又在國產手機走出“低谷”的路上攔了一程。
專利大棒迎頭而至
伴隨著國產手機廠商國際化的展開,歐美手機巨頭開始有點忐忑不安。
就在人們普遍認為國產手機即將走出“低谷”之時,歐美手機舉起專利大棒牢牢的守在了“谷口”,讓國產手機再次走上了艱難的長征路。
事實證明,盡管阿爾卡特、飛利浦和愛立信等西方巨頭正逐漸淡出手機的生產和銷售市場,但其擁有的巨量專利依然主導著市場的發展。
來自信息產業部的數據顯示,2005年外資手機企業的國內市場份額已接近60%,這只是外資手機廠商的一面,在“長線策略”問題上,外資廠商正在專利焦點上加緊布局。另據賽迪顧問數據資料顯示,2003年,我國手機出口量突破100萬部,正是這一年,歐美的巨頭開始意識到來自中國的威脅。同年,摩托羅拉首先提出要對國產企業出口到海外的手機加收手機專利費,隨后諾基亞、愛立信、阿爾卡特等企業也加入了收取中國廠商專利費的談判。
事后,迫于來自中國市場的壓力,國外手機巨頭把征收的專利費率從產品銷售價格的8%—13%降到5%左右,但即便如此,高額的費用也足夠國內手機承受了。
2004年,飛利浦曾依據兩項在德國申請的GSM軟件方面的基礎專利,在德國杜塞爾多夫法院對參加世界電信展覽會的上海迪比特實業有限公司提起侵權訴訟,迫使其減少對歐盟的手機出口。
“我們必須在全球市場上保持統一的專利費標準,因為我們要受到反托拉斯法的約束,所以我們不能給任何人優惠,也不能歧視任何公司,其實專利費的標準我們也是每隔一段時間就會進行調整?!憋w利浦知識產權及標準部(中國)總經理阿茲亞?海克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飛利浦征收的專利費并不高,飛利浦的專利許可項目在全球市場已經實施了很多年,也在全球很多法院的訴訟中得到了認可。
國產手機專利寥寥無幾
一邊是外資品牌的步步緊逼,一邊是國產手機份額的大幅下滑,然而更糟糕的還不僅如此。
據有關中外手機專利的調查結果顯示,從2005年1月到8月,外資廠商在全球申請的GSM專利數量正在加速增加,諾基亞從591件增長到了744件、西門子從307件增長到392件,摩托羅拉從307件增長到392件。同時調查結果還顯示,在全球范圍內,諾基亞、阿爾卡特、愛立信、摩托羅拉、飛利浦、西門子、NEC、三星的GSM專利已經從2004年新增364件發展到2005年新增600件,GSM專利數已經從2004年的2400多件增長到了3000多件。
據統計,截止到目前,包括中國內地、香港地區和臺灣地區在內,中國申請的GSM手機專利數量為327件。在2005年1月到10月間,華為申請了9件專利,中興15件,總專利申請數分別是69件和30件,而除了這兩家公司,其他公司申請專利寥寥。
數量的懸殊,已經成為中國與國外廠商進行較量的障礙。據悉,目前GSM專利發展速度正處于狀態。隨著2005年核準制的開放,越來越多的企業涌入手機生產領域。但在專利領域,與外資相比,國產手機卻仍然處于專利的沉睡期。而外資廠商的表現卻截然不同。在進入中國市場前,外資廠商一般都會提前5年申請專利,例如摩托羅拉進入中國初期,便建立了專利房,用于制定專利戰略,得到法律保護之后,才進行“跑馬圈地”運動。同時,以摩托羅拉為代表的廠商,在中國的手機專利費早已開征,而且相關部門已經基本同意摩托羅拉的要求,將進行部分的專利費收取。
專利缺位將阻礙發展
“GSM專利分為四個層次?!币苿油ㄐ殴こ處焺傔@樣告訴記者。據他介紹,層是芯片專利,這一層專利主要掌握在諾基亞、ATI等少數大企業手中。第二層是底層協議級專利,分別由十幾家歐美日企業掌握,比如摩托羅拉、諾基亞、阿爾卡特、飛利浦、西門子等。第三層為操作系統(OS)技術專利,比如微軟擁有的Windows Mobile操作系統,愛立信、諾基亞及Psion等擁有的Symbian 操作系統、Palm操作系統等。第四層是應用系統專利,比如MP3手機專利、手機電子郵件裝置專利、手機音響激活式撥號技術專利、為應用程序設計用戶界面的方法專利、單筆手寫識別軟件專利等。而前三層專利都屬于基礎專利,國際知名的大廠商手中掌握著85%以上的基礎專利。
“國產品牌出口的絕大部分來自波導,2005年波導實現手機出口611萬部,占國產品牌手機出口總量的60%以上。”波導新聞發言人鄧敏芳說。
然而,國產手機出口廠商波導出口的銷售量與擁有專利的數目似乎不成比例:發明專利12條,實用新型專利5條,外觀設計11條。對于出口隨之帶來的知識產權問題,她表示波導目前采取合作方式以避免專利人提出征收請求。比如采購了摩托羅拉和飛利浦芯片,因而避免了其對波導海外銷售手機進行刁難。
“在手機行業中,包括諾基亞在內的國際廠商在歐美部署了大量的2G手機專利,成為中國廠商走向歐美市場的主要障礙之一。”中興通訊相關負責人指出。據了解,中興通訊已經配備了幾十名專職的知識產權律師處理公司知識產權事務,其中,2005年用于手機知識產權申請和維護的資金超過人民幣100萬元。
“目前手機價格競爭已經白熱化,國內手機出口一般都在100美元以內,如果國際大廠大范圍征收3—5美元,甚至更多的專利費。國產手機的利潤空間將所剩無幾?!辟惖项檰柟痉治鰩熓Y利峰指出,目前國內廠家的手機出口量還不算高,且集中于低端產品,跨國公司難以構成威脅,因此他們并未認真對待專利問題;國內利潤較高的高端市場為國外廠商占據,一旦國內企業出口量劇增,并打入高端市場,專利問題很可能被重新提上前臺。
“如果國內企業出口低端手機產品的量增大,未來面臨的危險更大?!笔Y利峰強調。
作者:羅洪澤 摘自:財富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