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將于今年8月1日起實施的我國數字電視地面傳輸標準或將無法強制實施,主要原因是目前還沒有符合國家標準要求的“融合芯片“,而且也沒有相關的檢測設備。據標準工作組相關人員透露,針對這種局面,6月4日,國家發改委牽頭,專門召集了幾個部委的相關人士開會,意圖協調各部委在數字電視、手機電視等方面的策略。
融合標準倍受爭議
我國去年8月底頒布了《數字電視地面廣播傳輸系統幀結構、信道編碼和調制》,并規定其為地面數字電視強制性國家標準,但該標準自出臺之日就飽受非議。
據了解,標準方案提供方——清華大學和上海交大標準分別為多載波和單載波,很難真正進行技術融合,但受各方利益博弈影響,終由中國工程院牽頭的國家數字電視標準工作組還是采用了清華大學DMB-T方案和上海交大ADTB-T方案融合的標準方案。但是這種融合方案出臺時就受到市場質疑,業內人士認為,這種融合只是將兩種方案做到一個芯片上,使用者通過軟件開關來選擇自己需要的標準方案,這種融合方案將增加數字電視接受設備5%~10%的設備成本,同時還將增加整個產業鏈的成本三到四成。
多個標準各自為陣
知情人士表示,地面數字電視標準實施過程中關鍵的是芯片。按照國標委公布的標準,新的國家標準融合清華、上海交大兩個方案,“以前兩個標準無論是芯片還是設備都齊全,但是,有了融合兩個方案的新國家標準后,中間沒有公司來做新國標所需要的這種融合設備。
對此,深圳茁壯網絡技術公司副總裁丁中指出,在數字和模擬電視的并存期,地面電視的頻率資源十分緊張,各地的地面數字電視試驗工作只能拿出一個頻點來做,所以每個地區只允許一個運營商,采取一種技術參數來做。
在這種背景下,主要標準解決方案提供商仍然是各自為政,互無交集,目前國內是包括歐洲標準DVB-T、清華標準、上海交大標準三大標準共存的局面。融合了兩種方案的國家標準的出臺原本的用意是結束”各自為政“,但這種局面不僅沒有改善,終還造成了國標難以實施的局面。
上萬億元產業鏈或受影響
事實上,數字電視標準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廣電領域的標準,牽涉到廣電運營商、廣電設備商、彩電廠商,甚至要用車載電視的汽車業。整個數字電視市場號稱涉及上萬億元的產業鏈。
而對于標準無法實施的后果,相關人士表示,不光是整個產業鏈的巨額研發投入遲遲不能得到回報,不僅數字電視整機無法推廣,而且,由于各地數字電視整體轉換仍未大規模啟動,如果地面傳輸標準不實施,“數字奧運“戰略將難以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