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兩年的努力,變頻空調器能效標準目前已進入報批階段,預計今年可以獲得批準,明年將是此標準取得預期節能效益的年。本標準將成為繼電冰箱、房間空調器以后的第三個家用制冷產品的能效標準。在此之前,變頻空調因標準的缺乏而發展十分緩慢。
采用實際使用的運行時間
與規范產品定義、評價體系、測試方法的產品標準不同,能效標準是建立在產品標準基礎上、對產品的能效提出要求,其核心僅是一套能效指標,的目標是迫使制造商提高產品的能效、實現節能。因此,能效標準的關鍵在于能否取得節能效果。
變頻空調器的特殊性在于其效率不但像定速空調器那樣隨環境溫度變化,而且還隨其轉速的變化而變化,出現了兩個變數。因此,評價其能效的指標體系就變為季節能效比SEER。但SEER不是一個直接的測試值,而是在測試值基礎上利用一個運行時間曲線經過計算得到的計算值。因此,人為確定的運行時間曲線將影響變頻空調器的SEER計算結果。運行時間曲線不同,同一臺空調器的SEER也不同。顯然,運行時間曲線將影響企業的開發路線和目標。
變頻空調器能效標準制定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工作就是進行了消費者的空調器使用時間調查,掌握了中國消費者使用空調器的運行時間曲線。并在實際調查結果的基礎上,考慮變頻空調器用戶的特殊性以及商用用戶的特點,對調查結果進行了修正,終確定了用于變頻空調器能效標準的運行時間曲線。調查結果表明,中國消費者使用空調器偏重于高溫時段,這與中國的消費水平和經濟水平是相符的。
運行時間曲線是變頻空調器能效標準制定的一個重要依據,這一運行時間曲線與產品標準以及國外如日本標準都有較大的區別,應當說更貼近中國國情。盡管有一些不同看法如認為變頻空調器在低頻下運行效率較高,運行時間曲線就應當借鑒國外偏重于低溫時段,這樣可得到較高的SEER。但標準終仍采用了基于消費者調查的運行時間曲線。從節能的宏觀思維考慮,這僅是一個簡單的邏輯關系,即空調器的效率應當在消費者實際使用時較高而不是為了讓企業得到一個較高的SEER數值。既然SEER與運行時間曲線有關,這個曲線就應當是消費者實際使用的運行時間曲線,這樣才能獲得真正的節能效果。
能效標識不標注SEER
盡管能效標準規范的是企業的產品和企業的開發行為,但它的價值終體現在對消費者購買決定的引導上。因此,能效標準的終體現——能效標識不但應是提供給消費者的手信息,更重要的應是讓消費者能夠理解、看得懂。
很難要求每個消費者都是空調器的行家,也很難想象消費者能夠理解SEER、區別EER和SEER。因此,盡管面臨不少的阻力,變頻空調器能效標準中仍規定了能效標識不標注SEER而標注空調器的制冷季節耗電量。一方面,這對消費者是容易理解、直觀的;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運行時間曲線不同而出現的不同標準SEER不同的問題。
目前正在實施的定速空調器能效標準所采用的標注EER也應在未來修訂時轉換為標注耗電量。這是一個整體思路,也是與國際標準接軌的一個重大改進。
與定速不存在可比性
應當看到,一方面我國盡管是空調器的制造大國但并不是制冷技術大國,另一方面我國是世界上采用能效標準的第38個國家,在能效標準制定方面時間很短、經驗較少。但節能是刻不容緩的。
長期以來,行業中對變頻空調器存在著諸多的爭議,是一個比較敏感的問題。能效標準制定中采取了不求完美但求有效的做法,標準還有修訂的機會、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因此,只規定了空調器在制冷運行時的能效指標,未考慮制熱。同時,盡管從消費者的角度來講應當將變頻與定速空調器置于同一個平臺上,但變頻與定速的節能之爭已有十年,迄今沒有結果,這也是一個復雜的技術問題。如果能效標準介入這些有爭議的問題可能再有兩年也完不成。
因此,目前的變頻空調器能效標準中的指標體系與定速空調器能效標準仍不具有可比性,但變頻空調器產品的能效將因此標準得到改進和提高。
節能的關鍵是5級
變頻空調器能效標準制定過程中開展了大量的技術研究和可行性分析,研究變頻空調器能效提高的技術可行性和相應成本的增加,分析標準指標對行業、市場和消費者的影響。同時開展了大量的壽命周期成本分析LCC,從消費者的角度,在能效提高造成的價格增加和能效提高帶來的運行費用(電費)下降之間求得值。這也是本標準花費較長時間的原因所在。
在上述工作的基礎上,標準將LCC分析得出的點定為能效指標2級,即節能評價值;而1級則根據技術可行性分析和市場研究,確定為未來的目標值;5級則根據對市場上現有產品的調查、按照一定的淘汰率確定。
盡管企業關注的多是1級、2級產品的指標,但從節能或國家宏觀的角度來講關鍵的則是5級,大量低能效的5級將消耗更多的能源。淘汰低效產品比進一步提高高效產品的能效可獲得更大的節能效果。
同時,節能是一個綜合的概念。目前中國空調器行業在節能技術方面仍處于粗放式、低水平的狀況,長期以來空調器企業的中心是增加產量、技術研究多圍繞空調器的外圍輔助技術如健康、外觀等。這種情況下,提高空調器的能效必然伴隨著材料消耗的增加,而生產材料本身也要消耗能量。如果一味要求高效產品進一步提高能效,有可能抵消實際的節能效果。
但提高5級產品的能效指標要求,對企業的影響是很大的有時甚至是致命的,特別是那些走低價格產品路線、技術力量和資金實力較弱的企業。
專家觀點:成本不應是節能障礙
應當看到,節能必然要付出代價。企業需要開發節能產品、增加成本、改變市場營銷策略、犧牲利潤,消費者需要付出更多的資金購買產品。在消費者沒有話語權和決定權的情況下,企業追求經濟利益化和國家追求社會效益化就成為一對主要矛盾。
盡管企業在宣傳上從不反對節約能源和資源,但節能畢竟不是企業主動的行為。事實上,由于中國空調器行業長期存在以擴大產量為中心的經營策略和以價格競爭為特征的市場狀況,因此中國空調器產品的能效水平一直徘徊不前甚至呈逐年下降的趨勢,特別是定速空調器產品更是如此。“世界上70%的低效空調器都是中國制造的”說法即使不準確,但也說明了這個問題。
一個典型的實例是,成本似乎成為空調器提高能效的主要障礙,所有企業不約而同地表示高效產品的成本和價格提高是市場無法接受的。但反過來,各企業無不在競相開發健康空調器,其市場價格均提高數百元不等。似乎是中國的消費者不介意健康空調器的價格提高,但無法接受節能產品的價格提高。事實是節能產品企業需要付出代價,而健康空調器企業則可獲得更大的經濟收益。
因此,變頻空調器能效標準的制定采取了依靠企業和行業、面向國家和社會的思維。慎重對待企業的各種意見和建議,以節能效果為目標批判性地接受。由于各企業的特點和情況不同,其利益點也有不同,幾乎標準的每一個關鍵點都會有不同意見。能效標準不是企業意見的綜合而是代表國家對企業的產品提出要求。
變頻空調能效標準全貌首度亮相
更新時間: 2007-05-10 11:32:13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