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人士認為,“行業集中度和品牌影響力不高”并非真正緣由,主流產品平板電視國產品牌缺乏核心技術才是根源
日前,中國戰略推進委員會公布2007中國產品評價目錄。值得關注的是,曾擁有大量“中國”產品的彩電此次卻未被納入目錄。彩電產品集體無緣今年的中國產品評選,這也成為自去年中國世界落選后彩電產品第二次落選評選。它意味著今年中國不再對彩電進行評價。而對已經獲得中國的彩電產品,其稱號的使用期限至明年9月。根據規定,屆時彩電產品將不能在外包裝上繼續張貼“中國”標志。
記者在查閱相關資料時注意到,根據《中國產品管理辦法》,2007年中國產品評價將在食品、機械、電子信息、體育用品等16個行業在內的183種產品中進行。這183種產品包括125種新增產品,58種有效期滿重新評價產品。入選產品將重點考慮保障人民健康安全、提高生活質量并正確引導消費的產品,特別著眼于節約環保。
針對彩電產品被中國“拒之門外”之事,國家質檢總局質量管理司副司長惠博陽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彩電產品目前正處在更新換代階段,原來的顯像管技術已經成為夕陽產品,而主流產品平板電視的品牌集中度和影響力均不高,且核心技術還掌握在外國企業手中?;谏鲜隹紤],彩電產品暫不參選今年的中國產品。
這一消息在業界引起不小的震動。事實上早在去年8月,在參選2006年中國世界產品評選時,中國戰略推進委員會信息產業評價專業委員會就出于同一原因對彩電企業給出集體“不推薦”的結論。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以“行業集中度和品牌影響力不高”為由將彩電產品拒之門外顯得有點牽強。彩電全盤落馬中國的主要原因應該是缺乏核心技術。沒有核心技術,沒有自主知識產權目前已成為制約我國彩電行業發展的瓶頸。今年在美國市場,中國彩電業就面臨著被制裁的危機。根據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發布的消息,2007年3月1日之后,出口到美國銷售的13英寸以上數字電視都必須符合ATSC標準的技術規范,中國彩電出口美國將被征收高達每臺23美元的專利費,而中國彩電出口平均單臺利潤僅10美元左右。這意味著在專利“大棒”之下,中國彩電企業將面臨不得不退出這塊辛苦打拼多年的國際市場。
在平板電視“核心技術”及“面板制造與供應”兩大問題上,國內彩電企業至今沒有較大作為。而歐美技術和資本使中國經濟納入了國際經濟循環的低端鏈節,無論是高端產品還是普通產品,我們都很少看到中國的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經濟增長使我們對國外技術和國際市場的依賴日趨嚴重。核心技術的缺失注定使國內彩電產業的未來道路風險重重。
業內人士稱,國內彩電企業自身需要反思,發展多年的平板電視,自主知識產權依舊缺失。而目前中國彩電市場已經面向國際化、全球化競爭,缺乏自主知識產權對整個彩電業來說危機重重。彩電出局中國評選,無疑給國內彩電行業提了個醒。
彩電為何與中國失之交臂
更新時間: 2007-04-27 13:31:29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