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家電孤兒”一詞仍然是業內的流行語,而“家電孤兒”的誕生就在于行業日漸提高的品牌集中度。有關專家指出,對于消費者來講,品牌更迭和品牌集中度的提高是喜憂參半的事情:品牌集中度越高,產品的質量、品質、售后服務越有保障,但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出現“家電孤兒”,在目前國家相關法規不能完全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消費者在選購家電時應注意自我保護,不為超低價格和過度承諾所迷惑。
大家電領域寡頭壟斷初顯
記者查閱了5年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發布的《2002年城市家電消費市場調查研究咨詢報告》,該報告顯示,我國家電品牌擁有率分散,集中度有待提高。該報告指出,從我國家電行業的生產開發能力上看,彩電、冰箱、洗衣機等大宗耐用家電產品已經明顯供大于求,品牌數量相應減少,市場逐漸形成全國性品牌和地區性品牌共存的態勢,但很少有品牌達到20%的市場占有率,市場集中度的產品主要有空調、熱水器、家庭影院等。到2006年,隨著行業品牌擴張對區域性小品牌生存空間的擠壓、品牌家電企業多元化經營策略的實施、激烈競爭導致的利潤下降和大資本的介入,我國家電市場品牌集中度越來越高,特別是大家電領域,寡頭壟斷形態初露端倪。
而根據國家信息中心市場處2006年對全國345個城市2000余個零售網點的月度監測數據分析,在傳統大家電領域,除液晶電視熱銷所引起的彩電品牌略有增加外,整體狀況基本呈現出一種品牌逐步減少的特征,且大家電品牌市場占有率的集中程度遠遠高于小家電,排名前20位的品牌市場占有率之和高于95%。
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統計數據顯示,2006年的冰箱市場上,從銷量前15位的品牌來看,其市場占有率已接近總體市場,說明要想在冰箱市場占有一席之地,必須殺入市場銷量前15名,否則就處在被淘汰的邊緣;洗衣機市場品牌集中度較上年也有所提高。
在國家信息中心信息資源開發部空調監測范圍內,2006冷凍年度又消失了17個品牌,空調品牌數目由2005年度的69個降到2006年度的52個。國家信息中心市場處處長蔡瑩認為,2006冷凍年度品牌競爭的結果說明品牌集中度提高和品牌淘汰并存的局面不僅成為現實,而且這種趨勢還將延續到2007冷凍年度,在競爭綜合水平不斷提高的前提下,2007冷凍年度,18個市場份額低于0.01%的品牌有可能出局。今后幾年內,在外部環境和內部經營的雙重壓力下,空調企業整合并購的速度可能會加快,傳統一、二線品牌的劃分將難以準確描述整體品牌競爭狀態,空調行業前10名的位置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變化。
不過,在大家電中,近兩年風頭正健的平板電視特別是液晶電視則呈現出了參與品牌多、市場占有率相對分散的初級競爭態勢。清華同方等一些傳統PC企業利用技術、上游資源優勢也加入了競爭,并在局部取得了不錯的銷售成績。同時各品牌市場占有率差距相對較小,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顯示,2006年液晶電視排行前20位的品牌中,前后兩個品牌的占有率之差大致在0.5%左右。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的調查數據顯示,2006年等離子彩電市場呈現出馬太效應,掌握等離子彩電核心技術的日韓企業市場占有率一路攀升,松下、日立市場累計占有率接近50%。賽諾市場研究公司副總經理葉平認為,在技術引領市場的時代,2007年等離子彩電市場的品牌集中度會繼續上升,但是隨著國產品牌長虹等進軍平板彩電上游領域,等離子彩電市場由日韓企業壟斷的格局將會被打破。
小家電品牌集中度提高
生產集中度不高制約了我國小家電業的發展,目前,國內小家電行業處于一個品牌多而雜、集中度不高、市場競爭不充分、強勢品牌稀缺的狀態。據有關數據顯示,全國小家電生產企業共有5000多家,除個別種類之外,其他如電磁爐、電水壺、電熱水器、電熨斗等排在行業前4位的品牌市場占有率之和遠低于50%。小家電企業大多屬于小投入、小規模生產,因此產品質量參差不齊,跟風模仿嚴重,這就給大型家電企業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進入機會和成長空間,海爾、格力、美的、TCL等早在幾年前就已對小家電行業發力。強勢家電品牌的涉入,促使小家電行業重新洗牌,品牌集中度也呈現出越來越高的趨勢。
如一直被視為家電領域一塊“蛋糕”的煙灶市場,2004年到2006年,有很多品牌進入其中,不乏實力強大的冰箱、洗衣機、空調廠家,使2006年吸油煙機市場的競爭更加激烈。國家對噪聲值的限制、消費者品牌意識的加強,以及眾多有實力廠商對質量監控和售后服務的進一步完善,都對雜牌形成了巨大的銷售壓力。而且從2004年開始的原材料漲價也讓實力較弱的企業吃不消。2006年一年的鏖戰證明,煙灶這塊“蛋糕”并不好啃。賽諾市場研究公司的監測數據顯示,2005年吸油煙機市場有392個品牌,而2006年減到了315個;2005年燃氣灶市場有353個品牌,2006年僅有302個。
在近年來走勢平穩的吸塵器市場,進入2006年以后品牌集中度相比2005年又有所提升,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有所加強。以前是飛利浦、伊萊克斯、三洋、LG等洋品牌憑借超強的綜合實力以及先進的技術占領了高端市場,而以海爾、龍的、美的等為代表的國內品牌在中低端市場展開競爭,但從2006年的市場走勢來看,這種競爭格局有所改變,以飛利浦為首的洋品牌已觸及中低端市場,土洋之爭全面展開。
與其他小家電產品有所區別,近幾年電熨斗市場品牌集中度經歷了下降又反彈的過程。從2001年到2004年,這一市場的品牌集中度持續下降,到2005年開始反彈,2006年繼續上升。品牌集中度下降反映了這一市場進入者增多以及國產品牌力量逐漸增強,占據了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而品牌集中度上升,則是市場前三位主導品牌占有率提升的結果。同時消費者會越來越注重品牌、功能、質量、外觀設計等,對產品要求的提高也進一步削弱了雜牌的力量。但國產品牌在2006年提升有限,不少品牌依然依靠低價來打市場,品牌形象、產品設計、競爭策略等方面仍然有待提高。
品牌集中利于市場良性運行
蔡瑩預計,2007年的品牌集中度變化將體現為:大家電品牌淘汰加劇的狀況不太可能出現,但市場占有率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大部分企業將會面臨更大的市場壓力,真正的淘汰賽會在2008年以后出現,小家電的市場環境可能會更加殘酷。另外,由于部分傳統大家電企業的介入,企業并購的情況有可能成為小家電業的普遍現象,因此,對眾多小家電企業來講,2007年將是生死存亡的關鍵年度。
從2006冷凍年度空調市場品牌競爭的態勢分析,生產企業已經將競爭內容逐步從簡單的價格競爭擴大到包括產品技術、性能、質量的提高以及售后服務體系的完善、品牌價值的體現等多個方面。2006冷凍年度空調產品外觀設計改變帶來的彩版風潮說明不少企業已經將自身產品同消費者的審美觀念結合在一起,人性化、時尚化、家居風格一體化的要素開始向生產、銷售領域滲透。國內企業在經過殘酷的淘汰洗禮和嚴峻的市場考驗后,將形成競爭品牌逐步減少、整體競爭水平不斷提高的基本特征,生產企業將調整營銷策略,同時競爭內容也將逐步偏離價格范疇,更多地集中在資金鏈、供應鏈、渠道維護建設、內部管理和技術提升上,資本、融合、兼并、多渠道經營將成為今后業內出現頻率較高的詞匯。
葉平認為,生產成本的上升和市場容量的飽和猶如一柄雙刃劍,在增加廠商生存壓力的同時也加速了行業的整合,市場品牌集中度逐年上升,強勢品牌脫穎而出。龍頭企業的出現意味著行業有了,能更好地將市場做大,保證行業的良性競爭環境。
大家電領域寡頭壟斷初顯 品牌集中競爭升級
更新時間: 2007-03-14 10:14:19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