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多功能乘用車(MPV)和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之后,另一大乘用車家族——旅行車正在觀望中擠入中國轎車的主流舞臺。然而,盡管駕車旅行的家庭日趨增多,選行車的擇旅卻是鳳毛麟角。事實上,兩大原因正在限制這個處于邊緣地帶的汽車款式在中國的前進速度。
品類單一 難成氣候
與國外旅行車約占轎車銷量的30%的市場相比,目前國內銷售的適合家用的主力旅行款轎車只有三款:派力奧周末風、凱越旅行車和馬6 WAGON。分別占據10萬元以下、10萬至20萬元和20萬至30萬元三個價格區間,品類過于單一,消費者選擇余地異常狹小。
其中,派力奧周末風盡管價格便宜,但受限于車型偏老且更新慢、各方面性能指數偏低,一直難有作為;凱越旅行車表現尚可,盡管該車一度占有凱越總銷量的近20%,但隨著上海通用價格回收政策的執行,凱越旅行車又陷入到新一輪銷售低谷;馬6 WAGON的銷量也不盡如人意。
此外,高性能旅行車在國內市場幾乎是個空白,這在極大程度上抑制了目標群體的消費需求。業內專家稱,由于旅行車的休閑消費特性,旅行車通常作為國外家庭購買的第二輛或第三輛車。而目前我國家庭汽車消費還處于“輛”階段,真正有實力購買第二輛車的消費群又存在“看不上”現有三款旅行車的可能。
定位模糊錯失良機
定位模糊是旅行車需求疲軟的另一重要原因。隨著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旅行車“軍團”并沒有積極籌備更新改款,直接后果就是在SUV和MPV的合力擠壓中逐步淪為邊緣車型。
目前,GL8、奧德賽和瑞風三款MPV已經卷走公務和商務車市場;途勝、歐藍德、圣達菲等SUV對熱愛旅行者拋出誘人的橄欖枝;途安和駿逸的左右夾擊之勢業已形成。
“旅行車市場還遠遠沒有開發出來,市場細分也還沒有到真正的時機”,一位業內人士分析說,“但隨著旅行風的流行和車型的改良,旅行車還有風行的可能。”
來源:北京晨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