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EVD產業聯盟所有企業將全面停止生產單機DVD,僅生產EVD和兼容DVD的EVD,加速EVD在中國市場的普及。
這個舉措來源于EVD產業聯盟兩個月前的《北京宣言》。但在眼下的中國市場上,人們周圍依然充斥著流行的DVD盤片,而EVD盤片難覓蹤影。
不過,EVD產業聯盟的“宣言”卻引起了藍光陣營的關注。
就在春節前,藍光光盤和HDDVD兩大陣營的技術人員紛紛走訪中國。據日經BP社報道,其目的之一就是了解基于中國自主標準的“EVD影碟機”的進展情況。此前,兩大陣營幾乎從沒有正眼看過EVD標準,原因在于,EVD機在質和量上都不足,并未受到消費者的青睞。
兩大陣營探尋中國市場
確切地說,藍光光盤和HDDVD兩大陣營在技術上是一家人。
藍光光盤陣營是指以索尼為主導的激光光盤規格,采用藍色激光讀取光盤片數據的下一代DVD技術。其明顯的特點在于存儲能力;除此之外,它也支持更高的分辨率,達到1920x1080。藍光HDDVD陣營是指由東芝和NEC等公司所主導的藍色激光光盤規格,采用了更容易與現行DVD保持兼容性,其光盤結構與目前的DVD相同。
而國產E V D (enhanced versatile disc ,增強型多功能光盤)是中國自主開發的可播放高清視頻的光盤標準。該標準的特點是能夠利用和DVD相同的光學系統和物理層播放高清視頻。
業內人士表示,盡管目前藍光技術的兩大陣營還沒有真正登陸中國市場,但他們對中國市場探尋行動早就開始了。
比如,藍光HDDVD陣營接到清華大學等單位的要求后,開始進行中國版HDDVD-ROM標準的制定工作。物理層基本上和HDDVD一樣,但將調制方式和應用層變成了符合中國內容供應商要求的自主標準。藍光光盤盡管沒有進行相應的自主標準制定工作,但已經呼吁中國產品廠商加入藍光光盤協會。
“中國光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和中國電子科技集團也與藍光光盤陣營接觸過,但尚無實質性成果。”中國電子音響工業協會光盤產業推進委員會辦公室主任薛巧根說,在DVD時代,中國就因為沒有技術發言權而身陷被動,處處受制于人,而在即將到來的藍光時代,中國必須擁有自己的發言權。
談到開發EVD技術的初衷,EVD產業聯盟秘書長、今典集團董事長張寶全表示,就是想從DVD技術巨額專利費造成中國DVD制造商接近零利潤的困境中走出來。
國產EVD叫板藍光陣營力不從心
盡管去年EVD產業聯盟在發布“宣言”的同時,也推出了20家企業推出的54款EVD碟機,但市場能否就在今年一下子過度到EVD時代?這確實是一個問題。
相對于EVD聯盟的“雷聲大雨點小”不同,藍光陣營盡管還沒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但卻早已在國外市場取得不俗的戰績。
在上月舉行的“2007年國際消費者電子產品展”上,東芝、索尼、LG等國際上的家電巨頭紛紛發布支持藍光光盤和HDDVD技術的新產品。根據報道,藍光HDDVD陣營去年銷量達到37萬部,藍光光盤陣營僅北美市場就超過了100萬部,全球銷量估計達200萬部以上。
在內容方面,截至2007年1月,在北美市場可買到的影碟中,藍光HDDVD約130部,藍光光盤約180部。尤其是藍光光盤,當前八大好萊塢工作室有七家支持藍光光盤,排他性只支持藍光光盤的好萊塢電影公司占49.1%,而排他性只支持藍光HDDVD的好萊塢電影公司比例僅占12%。在大片的擴充方面,藍光光盤給人的印象是一步。
再反觀國產EVD碟機和盤片,情況則不盡如人意。
有關專家表示,無論是在技術、光盤容量、產品質量還是片源等方面,EVD標準與國際上的藍光HD-DVD標準和藍光光盤標準相比,都處于弱勢。EVD碟片單面雙層刻錄的容量為8.5GB,HD-DVD單面雙層光盤容量為30GB,而藍光DVD的雙層刻錄容量可達到50GB。而一部高清晰電影大約需要占用12~20GB空間。在產品質量上,由于EVD標準技術沒有先進性以及增加了光盤的壓縮比,導致采用EVD標準的光盤在圖像質量上要遜色于使用HD-DVD標準和藍光DVD標準的光盤。
而在片源問題上,由于缺乏掌握內容源的好萊塢幾大電影公司的支持,EVD碟片太少,很難滿足消費者的需要。
賽諾公司的楊威分析,EVD從上游技術方面來看,與國外的藍光技術相比仍然不過硬;從處于中游的整機廠商來說,對其實質性的投入缺乏熱情;從消費者對于EVD的認知程度看來,EVD仍顯陌生;而當前藍光陣營的步步進逼已讓EVD聯盟喪失了的發展機遇。
近7成被調查者看好藍光技術
在新浪科技的一項“你怎么看EVD和藍光的對決”的網上調查中,投票看好藍光技術的占66.94%,看好EVD技術的僅有2.45%,認為兩者會共存的占25.04%,而表示“不好說”的調查者占5.56%。
來源:電子產品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