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傳已久的美國ATSC專利費事件初露端倪。據海外媒體報道,2月10日,韓國LG電子在美國得克薩斯州某法院,向中國TTE及其控股公司TCL多媒體科技控股有限公司(1070.HK),提起了專利侵權與損害賠償訴訟。LG電子表示,由于與TTE自2005年初開始進行的談判沒有進展,公司決定提起訴訟。據悉,TTE侵犯了LG電子四項數字電視相關專利,其中包括數字電視頻道操作技術和有關阻止電視節目播放的技術。目前,LG在這些技術上向日本及歐洲電視生產商收取專利費。
官司或將波及彩電行業
按照規定,今年3月,所有銷售到美國的彩電都必須符合ATSC數字電視地面廣播標準的數字電視,屆時,中國彩電制造商將面對每出口一臺彩電就要支付高額專利費。據預測,中國彩電企業因專利授權,每年將不得不支出大約10億美元的費用。有業內人士認為,由于LG涉及的專利屬于ATSC里面標準之一,因此多數業內人士在解讀這一事件時,認為這是未來數字電視糾紛的一個縮影。
此前液晶電視老大日本夏普公司在東京起訴臺灣大型電機生產商東元電機、日本富士通訴韓國三星侵犯其等離子顯示屏專利等官司都是數字電視專利領域的典型案例,而此次LG狀告TTE,則是中國內地企業卷入數字電視專利糾紛當中,這也意味著不久以后,國內整個彩電行業都會面臨同樣的危機。隨著近年來數字電視市場的逐步啟動,該領域的專利糾紛有大量增加的趨勢,中國企業必須在這方面有所準備。
應未雨綢繆應對專利危機
公開數據顯示,到2008年,全球數字電視機銷售額將達到700億美元,比例將從2003年的7.1%上升到2008年的60%。中國數字電視相關設備市場規模也將達到萬億元以上,國家發改委已經把數字電視列為未來五年產值逾千億元的產業之一。但是,由于先天不足,國內彩電企業在數字電視領域專利的積累微乎其微,而跨國公司則已經編織了一張專利大網。在尊重知識產權成為一種共識后,我們應該在正視自己弱點的同時,奮起直追。不過,因為國外的有些專利是比較基礎、比較核心的,這些專利的先期申請無疑給后續的二次開發帶來很大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在追趕的同時,未雨綢繆地應對難以預期的專利危機。
來自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的一項數據表明,從1993年到2000年受理的137件知識產權侵權案中,臺灣占了41件,從2002年到2003年,中國內地公司已經取代臺灣公司,成為亞洲受到專利權打擊多的企業群體。去年開始,國內12家彩電企業宣布結盟,并成立一個專利合資公司,成員之間進行專利共享,避免重復投入,也可增強本土企業的技術競爭力,并且可以抱團姿態謀求與跨國公司進行專利談判。不過,由于內部協調等種種原因,原定今年年初就成立的合資公司時間表一再推遲,此次LG狀告TTE一事,或許也將成為催化劑,加快國內彩電專利合資公司的推進速度。如果這些改變能落到實處,將有助于行業升級,提升國內彩電行業的競爭力。
包括LG.飛利浦在內的四大跨國液晶巨頭不約而同地表示將削減液晶生產線的投資計劃。
來源:《南方都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