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每個人心里的數字家庭到底是什么樣子的?我早聽說這個概念應該是從微軟的“維納斯計劃”開始的。維納斯計劃的戰略建立在以下八大部分基礎上:微軟開發基于Windows CE的維納斯預制平臺。系統集成商(SI)提供基于維納斯預制平臺終端產品硬件方案。OEM生產銷售基于維納斯預制平臺的終端產品,暫稱維納斯設備。ISV基于維納斯SDK、或其他第三方軟件工具商的工具為維納斯設備開發應用軟件。在這里包括開發基于WWW網頁的電子出版物,和開發基于維納斯設備的C/S 或Internet應用解決方案。終這個規模宏大的計劃結局如何,每個人都很清楚。
之后的“閃聯”,是一個讓國人驕傲的東西,閃聯標準是國人自主開發的數字產品協議標準,指在家庭、辦公和公共環境中,通過定義一系列的協議標準,支持各種信息設備、家用電器、通訊設備之間自動發現、動態組網、資源共享和協同服務。家庭領域內,通過創新的將計算機網絡和電視網絡融合,極大的拓展了電視的內容來源和應用模式,典型產品包括閃聯計算機,閃聯電視,閃聯娛樂中心等。直到現在,不知道有多少家庭真正擁有了閃聯產品。
再之后的盛大“盒子”,看起來就像是微軟維納斯的計劃的“盛大版”,終陳天橋的萬丈雄心被信產部的一紙公文打壓。
回顧以上種種,我理解的數字家庭就成了這個樣子:家里的所有家電都必須是數字化的,而且還都是能上網的,甭管是什么技術,這些東西還得能連起來,比如你可以用電視遙控器指揮洗衣機之類的,在數字家庭里,一定是要有一件產品作為主導,或者是個PC或者是個“盒子”。從廠商的眼中看過去,家電不是PC,有人可以不用PC,但是肯定會需要家電,所以市場規模一下子打了好多,于是數字家庭計劃出爐,軟件、硬件、服務打個包通通賣出去,這就都是錢。市場是巨大的,商機是無限的,廠商們也是不遺余力的。
現在再來看AMD的Live!和intel的ViiV,其實本質上他們并沒有不同,甚至他們和上面那些也沒有什么不同,一樣是PC作為主導的信息家電集群。多加上了現在更加時髦的數字電視、高清電視。依然是以賣打包的軟件、硬件、服務為主。intel和AMD賣標準和核心,其它廠商配合賣硬件和服務。那么他們將如何讓廣大的消費者中滿“活力”的“歡悅”起來呢?至少從眼前看,和我一樣的眾多消費者,既不“歡悅”,也不有“活力”,我們只是“傳說中”數字家庭的旁觀者。但是我們絕不否認,未來的數字化生活是趨勢,眾多廠商所推崇的數字家庭概念也必然會成為多數人的現實。我認為目前市場上反應不夠好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價格高昂。價格是的障礙,仔細計算一下,組建數字家庭的高昂費用不是任何人都承擔的起的,即便是一個盒子也需要幾千塊錢。畢竟還有很多不是那么“數字”的家電價格便宜,量足夠用。有多少人會為這個新興概念多套一筆?不過想想當初長虹、TCL們打的頭破血流之后的彩電價格,我就想說,“ViiV”和“Live!”趕緊打起來吧。
2.概念模糊,推廣困難。目前真正搞清楚什么是數字家電的人有多少?有誰會為了一個字幾弄不明白的東西去掏腰包?賣數字家庭不是賣PC,賣“歡悅”也絕不是賣“迅馳”。即便消費這弄不清楚什么叫做“迅馳”,他也會為帶有這個代表了“高端”標簽的筆記本買單。但是數字家庭呢?即便消費者買了“歡悅”或者“Live!”的主機,那么其他家電如何跟上?
3.標準難統一,消費者舉棋不定。目前的廠商各推各的,要么自己小打小鬧,要么幾個拉起手來做作小游戲。消費者心中總會不踏實,也許這個時候真的需要一個英特爾般巨頭來作一個強勢推動了。
4.缺乏差異化產品,差異化服務。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拿電視上網,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需要用手機指揮冰箱。即便要整體推薦也需要差異化服務,和做按摩一樣,有人做全身,也有人只做腳底,理想當中的數字家庭應該和攢PC一樣,我需要什么我就攢什么,各取所需,大家一起數字家庭。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能看到廠商的不斷努力,我們也希望能夠盡快過上那種生活,也許過不了多久,大家打招呼的時候會問,“活力”了還是“歡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