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潘九堂
安捷倫科技(Agilent)日前在北京舉行了名為“專注、創新、承諾”的媒體見面會。2006年初新上任的安捷倫科技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裁楊世毅以及安捷倫三大主要的在華機構的高層集體亮相,介紹了安捷倫在中國的發展戰略。
在過去的2005年,安捷倫科技作出了重大的戰略調整,包括完成分拆半導體業務和即將分拆半導體自動測試業務(ATE)。楊世毅表示:“現在的安捷倫完全專注于全球400億美元的測量市場,包括電子和生物分析測量領域。我們在規模上是的競爭對手的兩倍。”
楊世毅表示:“在2004年,中國已經超過日本,成為安捷倫在美國以外的市場,也是增長快的市場。在中國,我們將利用全球的資源和豐富的專業經驗,以及本地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為本地的市場帶來更大的價值。”
他特別指出,根據國務院發布的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到2020年,中國科技研發經費年投入總量將占GDP的2.5%,重點包括能源、環保、農業和食品安全、信息產業、以及生命科學的基礎生物學研究等5大領域,安捷倫將為所有五大領域提供客戶量身定制的測量解決方案,為中國科技研發作出貢獻。
目前安捷倫在中國主要有三大機構:主要針對生命科學和化學分析領域的安捷倫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安捷倫科技中國通信產品中心和安捷倫成都測量儀器分部。
安捷倫科技中國通信產品中心(安捷倫科技軟件有限公司)負責面向中國和全球市場開發設計有線和無線通信領域的先進軟件,是安捷倫在通信市場的核心產品開發中心。中國通信產品中心總經理夏倩妮(Gail Heck-Sweeney)女士特別指出,中國通信產品中心從2002年起便投入支持中國TD-SCDMA技術的發展,提供從基站到手機,從研發到一致性測試的完整解決方案,包括信號發生器、信號分析儀和EDA仿真器等產品。她指出,隨著TD-SCDMA標準的完善,安捷倫也與參與測試標準的開發和改進,并和芯片、設計公司、OEM和集成商等TD-SCDMA產業鏈上各環節的廠商有很好的合作。
夏倩妮表示:“我們目前擁有200多人的研發和市場營銷團隊。2006年,我們計劃投入800萬美金用于增加100余名研發人員。我們將繼續創新,支持各種有線和無線通信技術,特別是TD-SCDMA技術的發展。預計到2008年,中國通信產品中心的規模將擴展到500余名員工。”她解釋說,安捷倫加強在中國的研發投資,一是為了貼近市場,因為中國廠商的技術實力不斷增強,另外全球研發也在向中國轉移,這帶來了對安捷倫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二是為了增強安捷倫的實力,因為中國有很多高質量的人才。
她指出:“對所有的公司來說,研發變得越來越昂貴。例如,在20世紀90年代,如果投資2億美元做一個半導體設計,大概可以競爭對手18個月左右;如果目前投資2億美元做半導體設計,可能會落后對手12個月。正是因為研發變得很昂貴,所有的公司都在考慮在正確的地點、以正確的方式進行研發,因此研發外包和轉移成為世界經濟的一大發展趨勢。而中國恰好是全球研發力量轉移的一個目標國家,這就是我們為什么越來越多看到在中國,無論是跨國企業還是本地企業,都在建立研發中心的原因。”她強調,重點關注前沿技術(未來通信技術)的安捷倫實驗室也來到了中國,在北京設有研發中心。
安捷倫成都測量儀器分部是2005年初成立的。作為安捷倫在華投資的家結構完整的測試測量領域的高科技企業,安捷倫成都測量儀器分部致力于面向中國電子和通信市場進行產品研發、生產和營銷,并服務于全球市場。安捷倫成都測量儀器分部總經理霍豐表示:“中國的電子制造市場發展速度驚人,已經成為了亞洲乃至全世界的電子產品生產工廠。安捷倫成都測量儀器分部將不斷努力培養國際化的本地人才,成為從設計、研發到制造完全本土化的先進企業,更好地服務于飛速發展的中國電子市場。我們將于今年推出批本地設計、研發和制造的高性能、低成本的測試測量產品,滿足中國客戶的特殊需求。”
安捷倫專注于測試與測量市場,全面服務中國研發和設計
更新時間: 2006-04-08 13:03:05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1108
免費預約試聽課
- 姓名
- 電話
- 獲取試聽資格
推薦閱讀
- ·湖北精實機電科技有限公司專場招聘會(長沙校區)
- ·信號量與互斥鎖在資源競爭中的協同控制機制
- ·粵嵌科技2025年中總結大會召開——擘畫產教融合新藍圖
- ·Linux字符設備驅動框架解析:file_operations的核心作用與實現
- ·廣東朝歌數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專場招聘會
- ·深化產教融合,共筑技能人才培養新生態 —— 廣州華立學院到訪粵嵌從化校區為深化產教
- ·校企合作新突破 | 粵嵌科技與三亞學院共探產教融合新路徑
- ·粵嵌科技入選國家級職業數字展館聯合建設單位,賦能計算機程序設計員高技能人才培養
- ·嵌入式實時操作系統的性能優化與實現路徑
- ·校企攜手賦能教育!粵嵌科技助力海南科技職業大學探索 AGI 時代教學新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