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聯的出現無疑是一個標志性事件。在中國電子信息產品制造能力迅速擴大進程中,國內幾家具有較強研發能力的企業響亮地發出了自己的聲音:聯合制定技術標準,推動閃聯走向國際。當然,成為國際標準的路途不會很平坦,甚至可能會失利。但我們有理由相信,不遠的將來中國一定會在國際標準領域占據一席之地。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的規模已居世界第二位,決不能僅僅止步于加工制造。
在經濟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的今天,圍繞高新技術的競爭非常激烈,甚至到了白熱化的程度。突出的表現就是“三化”:技術專利化,專利標準化,標準產業化。誰掌控了核心技術,誰主導國際標準就意味著占領了市場。即所謂的“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企業做標準”。各大跨國公司擁有核心技術和大量的專利,引導技術和產業的發展方向,他們一直是國際標準的主要制定者。跨國公司的經濟技術實力往往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綜合競爭力。中國產業要做大做強,都繞不開技術、專利和標準問題,必須同跨國公司積極開展競爭與合作,在標準領域有所作為。
產業規模的快速擴大與技術創新、知識產權積累是相互促進的,計算機、通訊和消費電子3C融合的大趨勢提供了新的競爭舞臺。在新一輪的結構調整中,發展中國家實現技術上的跨越與趕超面臨著難得的機遇。以閃聯為代表,國內企業在標準制定方面進行著積極的嘗試,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同時要看到,任何一個標準都需要市場來檢驗。比成為國際標準更為困難的是標準的產業化。閃聯聯盟各成員無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不可能一蹴而就。應繼續堅持國際化的戰略和“公平、開放和兼容”的合作模式,與國內外重要標準組織建立了緊密的聯系與合作,不斷提高與跨國公司競爭、合作的博弈技巧,站穩腳跟,贏得更多支持,推進標準的國際化進程。
要推動閃聯標準在中國的產業化進度,形成國內市場的支撐。既要探索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專利池運作模式,解決成員企業注入核心專利后的利益分配問題,又要適應技術和市場的不斷變化,解決后續研發和加大投入的問題,對核心專利給予長期的跟蹤、維護和利用。各成員單位要齊心協力抓好市場培育和產品的應用,建立完整的產業鏈,不斷加快產業化的步伐。
在我國加入WTO形勢下,無論是國內的產業化,還是國際上的交流合作,政府部門都應該發揮積極的作用,從研發投入、政府采購、行業應用以及指導服務等方面,給致力標準國際化的企業大力支持。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多的中國標準在國際舞臺上贏得喝彩。
讓更多標準贏得國際喝彩
更新時間: 2007-05-25 14:52:41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