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導體產業界企盼已久的扶持政策,終于得到了實質性推進。
近日,國家發改委、信息產業部、國家海關總署和國家稅務總局發布了批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企業名單,94家半導體產業制造企業榜上有名。根據發改委官方網站披露的消息,作為批通過審核認定的企業,這些公司將享受四部門給與的包括研發基金、稅收優惠、人才培養、融資等多方面優惠。
此前的2005年10月1日,曾經對中國半導體行業有著深遠影響的“18號文”退稅政策正式謝幕之后,業界一直企盼新的半導體扶持政策出臺,國家有關部委亦曾多次出面吹風。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新的半導體扶持政策涉及到發改委、海關、財政部等多個部門,需要進行大量協調工作,這也導致新政策的出臺久拖不決,“首批鼓勵發展企業的推出,意味著四部門對扶持半導體產業發展已經達成一致意見,為新政推出埋下了重要伏筆”。“此次公布名單反映了國家對半導體產業明確的態度,態度比具體條款重要得多。”8月17日,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秘書長徐小田接受記者采訪時如此表態。
94企業獲惠
“這是先發通行證,開了綠燈,今后怎么走再等下文。”徐小田進一步表示。
發改委官方網站披露,為貫徹落實集成電路產業政策,根據《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企業認定管理辦法(試行)》(發改高技[2005]2136號),國家發展改革委、信息產業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擬定了批國家鼓勵的集成電路企業名單。
該文件顯示,共有94家企業獲得了四部委的聯合審核認定,包括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無錫華潤微電子有限公司、上海集成電路研發中心有限公司在內的26家芯片制造企業;威訊聯合半導體(北京)有限公司、英特爾產品(上海)有限公司等51家封裝測試企業;以及有研半導體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通用硅材料有限公司等16家材料供應企業。“從芯片制造到封裝測試再到材料供應,優惠面基本覆蓋整個半導體產業鏈。”上述業內人士據此認為,四部委已經基本敲定了新的半導體扶持政策。
通知指出,這些通過審核認定的企業,可以享受有關優惠政策。不過,部分通過審核認定的企業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考慮到業界期待已久的產業新政(又稱“新18號文”)遲遲未出,他們也不確定未來將會得到哪些政策優惠。
上海市集成電路行業協會秘書長蔣守雷則明確表示,國家正在擬定行業發展的新優惠政策,將包括進口材料免關稅、企業所得稅享受減免等。蔣守雷認為,此次四部委的認定或為新政開路,此次認定的適用范圍和企業有望率先享受新政。
西南證券發布的一份分析報告指出,國家發布鼓勵集成電路產業的利好,將拉動半導體產業板塊的股價。在此次公布的名單中,有研硅股(600206.SH)、華微電子(600360.SH)、蘇州固锝(002079.SZ)、長電科技(600584.SH)、士蘭微(600460.SH)等數家上市公司或榜上有名,或有子公司上榜, 這些上市公司都將受益于此項鼓勵政策。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四部委公布的名單中,包括中芯國際、臺積電上海公司、華虹NEC、蘇州和艦等國內知名半導體企業并不在其列。知情人士稱,這些企業此前已經獲得發改委核準的直接批文,所以不再公布,這些企業同樣按有關規定認定的集成電路生產企業繼續享受相關政策。
“半導體消費國”隱痛
值得注意的是,四部委此次發文,特地強調了政策鼓勵將針對企業線寬小于0.25微米或0.8微米的企業。上述知情人士稱,此次對企業的認定審核,考慮到了國內半導體企業技術普遍較為落后的實際情況,把優惠觸角伸向了更多不知名卻亟待扶持的企業,這對產業發展是個極大的利好。
2006年,我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出現了三大亮點:產值突破1000億元;進口超1000億美元;中國半導體協會加入了世界半導體理事會。
然而,與中國作為全球半導體消費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我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仍然薄弱,與全球2500億-2600億美元的產值相比,中國半導體產業只占其中的6%,僅僅相當于世界排名第十的一家公司的產值;而進口1000億美元使得集成電路成為了我國的進口單項,是石油進口的1.3-1.6倍。
具體到產業來看,由于企業規模普遍較小,研發投入有限,我國半導體企業普遍缺乏全球競爭力。賽迪顧問公布的研究表明,今年上半年中國芯片產業銷售總額約607.22億元,同比增長33.2%。與芯片設計業出現大幅回落的情況相比,國內芯片制造與封裝測試行業繼續穩定增長:上半年芯片制造業銷售額同比增長34.3%,封測的銷售額327.84億元,占據了整個行業營收的50%以上,同比增幅高達36.1%。
不過,一個尷尬的現狀是,國內芯片制造與封測業的高速增長,嚴重依賴跨國企業。就封測來說,蘇州奇夢達上半年貢獻了高達20億元。而生產制造方面,海力士意法營收高達30億元,國內許多企業則出現負增長,中芯國際僅增長2.7%。
上述知情人士說,之所以將優惠條件放寬到0.8微米,是因為目前國內大部分制造企業還停留在這一水平,無法達到目前全球主流的0.25微米和0.18微米技術,更無法與全球芯片巨頭開發90納米、45納米工藝現狀比較。這從側面反映了本土制造企業的整體勢弱。
資金和技術是制約芯片制造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一位半導體代工廠內部人士說,政府對產業的資金投入非常有限,扶持政策存在局限,這妨礙了民間資本與國際資本進入中國半導體制造領域的熱情。
蔣守雷認為,半導體產業對資金、技術、人才需求龐大,是面向全球競爭的產業,由于半導體產業作為技術及高附加值產業對其他產業影響巨大,因此世界各國政府都將其視為骨干產業,縱觀產業發達地區無一不是依靠政府的強力支持。雖然目前我國半導體產業確實有了一定基礎,但還很薄弱,在殘酷的全球競爭中,政府的扶持尤為重要。“18號文確實對產業發展起到很大作用,但局限性也已明顯,有關部門應該盡快出臺相應優惠政策,爭取時間發展產業。”蔣說。
“新18號文”優惠放寬
在這一背景下,致力于扶持產業發展的"新18號文"被外界賦予了高度關注。
據了解,由于“新18號文”是由國家發改委、信產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等多個部門綜合制定,在許多環節上需要更多協調,因此原定公布的時間一拖再拖。“此次公布名單反映了國家對半導體產業明確的態度。”徐小田表示,對一家半導體企業來說,政府在土地審批、配套服務、通關、經費和貸款等多方面的綜合支持,比簡單的退稅優惠和免稅要重要得多。這也是“新18號文”需要全盤考慮的問題,因此才會比預計時間晚出。
記者獲得的消息顯示,有關部門原定在8月底召開的全國集成電路工作會議上公布新的產業優惠措施,但終因時間難以協調等原因推遲召開,目前會議召開的具體時間仍未確定。“相信時間不會太遠。”信產部一位不愿具名內部人士說,國家扶持半導體產業的決心不用懷疑,只因涉及到多方面需要協調。
據他透露,即將頒布的行業新政與“18號文”的區別在于:增值稅不再退稅,而是采用專項扶持基金等其他幾項扶持政策來加大對企業的扶持力度;與此同時,出口稅部門依然進行退稅優惠;而原來“18號文”企業所得稅規定的“兩免三減半”將變為“五免五減半”;此外,“新18號文件”的優惠面也將進一步放寬,包括原先沒有涉及的國內關鍵半導體設備、國內無法生產的自用生產性原材料、消耗品等各類產品。
新半導體產業扶持政策優惠放寬 企業普獲雨露
更新時間: 2007-08-23 10:10:22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