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統計,全球今年前兩個月精煉銅產出大于銷售,過剩117000噸,去年同期為缺口18000噸。我國海關公布的數據顯示,2006年1月-4月銅進口量同比減少33.7%。與此同時,為減少風險,倫敦金屬交易所(LME)期貨合約的結算公司LCH.Clearnet將上調多數金屬合約的初始保證金。
我國由于前4個月的固定資產投資速度過快,將可能導致國家宏觀調控的力度繼續加大,緊縮銀根將使得消費受到影響,作為全球的銅消費國,我國的精銅以及精銅礦的進口減少直接打擊國際銅價??赡芰钍袌龅拇舜握{整時間漫長。
美國通脹預期的加大以及中國的宏觀調控也是銅價的調整的主要因素。美國CPI的上升幅度明顯偏大,國際投資者對美國繼續加息的預期上升,美元因此開始出現明顯的反彈,同時美國股市在本周也出現了下跌,顯示投資者對通脹的謹慎。
但是對于銅市場而言,供需的矛盾仍然將長期存在,全球銅庫存仍然遠遠低于4周的臨界水平,2周的庫存量在歷史上曾經在1974年以及1988年出現過,那時都是在經歷了長達10年的大牛市中。
目前新增資源的匱乏是銅供需矛盾持續的主要根源之一,即使發現新的銅礦,也至少需要一年半到兩年才能夠進入流通環節。因此,全球通脹的上升,經濟健康增長以及資源的緊缺將使銅價在調整后仍將繼續上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