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胥柳曼一說起定位,人們總先聯想到GPS。然而在具體使用時,有時也會遭遇信號收不到的“尷尬”。昨天,記者從市信息委獲悉,隨著上海地面無線測控網絡建成并投入使用,它可以克服GPS在高架、雷雨天氣可能“罷工”的缺點,定位并監控500輛特奧巴士、渣土車、運鈔車甚至保險箱等物品。
記者了解到,就在前兩天的中秋節,上海通話、短信等通訊量比平時增加了數十倍,占用了大量公共通信網信息通道。由于信道堵塞,突然,特奧會負責接機的某知名出租車調度中心出現了驚人一幕——車輛GPS調度平臺的電腦屏幕上的信號,突然全部消失!接到訊息后,特奧指揮中心立即啟動基于地面無線測控網的特奧車輛調度平臺,幾分鐘后,所有車輛位置信息,才重新回到屏幕上。
據悉,此次特奧會期間,500輛接機、穿梭等巴士,都事先安裝了GPS和地面無線測控車輛定位儀“雙保險”。“GPS定位系統是全球的,這是它的優勢。然而,單單就上海地區而言,地面無線測控系統的定位測控能力完全不輸于甚至優于GPS系統。”長城金點測控有限公司專家表示,相比GPS,地面無線測控系統的信號傳輸,不受公共通信和惡劣天氣影響,抗干擾力大大增強。此外,后者定位精度也相對提高,并且耗電少,安裝更加隱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