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zyueqian
      18078865874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左右為難 制程微縮路難行

      更新時間: 2007-06-28 17:17:13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34

             晶圓代工廠的營運模式是接單生產,可以與客戶端進行協商后,再針對總體需求進行產能設計,但DRAM廠卻完全不同,在追求龐大經濟規模及超低成本的市場結構下,不論景氣好或壞,每個月都是滿載產能投片,所以DRAM廠若要有效降低單位生產成本,除了擴大投片量及提高良率外,另一個重要策略就是要比競爭對手更早進行制程微縮工程。
             因為DRAM是半導體市場中獨特的標準型產品,所以隨著各家DRAM廠的投片量增加及良率提升,市場供給量只會愈來愈多,當然價格也會是愈來愈低。在這個宿命下,DRAM廠要追求龐大的高額獲利,就只有一條路可走,那就是比誰的單位成本,只要能夠應用到的制程,讓成本有效降低三成或四成,就可以拉大成本與實際售價間的差距,當然若售價高于成本則會有很不錯的獲利,但若售價低于成本,至少比競爭對手虧得少。
             在這個產業特性下,每隔十二個月至十八個月時間,DRAM廠就得開始針對次世代制程進行微縮,如前年底臺灣外DRAM廠正在進行○.一一微米轉換至九○奈米的重大工程,現在則是見到各家業者開始將主流制程,由九○奈米微縮至七○奈米。
             理論上,若整個DRAM市場是處于一個良性多頭架構下,只要提早將制程微縮至下一世代,一定可以獲得龐大的利潤,但很可惜的是,今年臺灣DRAM廠商開始進行七○奈米微縮時,卻遇到了市場嚴重供給過剩的空頭市況。
             對DRAM廠來說,若七○奈米制程微縮順利,雖然成本可以降低三成至四成之多,但是同樣一片十二寸晶圓,可切割出顆粒成長率卻高達四成至六成。只是在現在這種供給過剩的市場條件下,DRAM廠面臨的是個兩難的局面,因為制程微縮后雖可降低成本,降低虧損幅度或可轉虧為盈,但新制程讓DRAM位成長率一下子拉高,卻有可能導致原本供給過剩的市況更為惡化。
             現在面對DRAM價格崩跌,國外DRAM廠已有許多替代性產品,可用來降低產品線過度集中的風險,如三星及海力士可提高NAND產能,美光也可擴大CMOS影像傳感器出貨,爾必達及奇夢達則可拉高價格穩定的GDDR或利基型DRAM產能。
             但臺灣DRAM廠至今為止,生產線仍有八成以上集中在標準型DRAM上,所以如何在加快制程微縮的動作中,還要抵抗不理性的價格波動,將是臺灣DRAM廠未來營運上的風險及轉機,的確得好好思考一下正確的營運策略,而不是盲目進行制程轉換。

      免費預約試聽課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_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0_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桃色视频_亚洲AⅤ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1. 思思久久99精品久久中文 | 午夜三级国产精品理论三级 | 亚洲一级AV在线大片 | 三上亚悠在线精品二区 | 伊人久久婷婷综合五月97色 | 色偷偷精品免费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