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軟件產業將繼續保持良好的發展勢頭。
4月底,信息產業部科技司副司長韓俊表示,近年來我國軟件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四項重點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且從實踐看,軟件保護法頒布后的幾年正是軟件產業發展的快時期,新的形勢下,信息產業部將繼續堅持四項重點工作。
軟件產業獲四項支持
有關政府機構表示,我國將力爭通過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優化市場環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多方面,使中國成為全球軟件產業發展的地區之一。為此,信息產業部稱將繼續堅持四個方面的重點工作,推動軟件行業的做大做強:
一是制定促進軟件產業發展和保護軟件知識產權方面的政策、措施。當前,我們已初步建立了促進軟件產業發展的產業政策體系,從投融資、稅收、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對軟件產業發展給予了有力支持。
二是制定《軟件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條例》(簡稱《條例》),通過立法保障軟件產業發展規劃。
三是參與軟件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建設與完善工作。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在參與《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研究起草的基礎上,關注網絡環境下的知識產權保護問題,發揮在互聯網管理、監管方面的職能。
四是加強部門協調,共同建立有利于軟件產業發展的綜合環境。
實現軟件產業的跨越式增長
在我國扶持軟件的政策可以追溯到2000年發布的《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國務院18號文。
自國務院18號文件頒布以來,各政府部門密切配合,許多政策實施細則陸續出臺,例如雙軟認證、產業基地建設、振興軟件行動綱要、系統集成資質認證、推進軟件正版化、中日韓源代碼合作、軟件政府采購管理辦法等等。
由此,我國軟件產業發展步入快車道。實現每年保持30%左右的增長速度;產業規模從1999 年的400多億元人民幣,發展到2006年的4800億元,7年時間實現了近12倍規模擴張,且按照規劃,到2010年,我國軟件與信息服務業國內市場銷售額將突破10000億元。
目前軟件產業已成為電子信息產業中增長快的領域之一,而在這倍增的發展背后,政策的推動作用功不可沒。
軟件產業路在創新
隨著18號文件、四項重點等政策的相繼出臺,我國軟件產業保持平穩發展態勢,產業規模繼續擴大,軟件出口快速增長,產業結構與布局不斷調整,在促進電子信息產業和信息化發展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我國軟件產業還存在著許多不足的問題,例如,產業和企業的規模偏小,在全球軟件產業中的份額僅為6%,與我電子大國的地位很不相符,與軟件產業發達國家還存在著較大的差距,我國的軟件產業國際競爭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那么,軟件產業提升的出路究竟在哪里?
中國軟件產業和軟件技術的發展必須走自主創新之路,實施人才、標準、專利三大戰略,從應用主導型向服務主導型轉變,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保持整個軟件產業高效、持續、健康發展。
當然,在軟件產業發展方面,還要進一步營造有利于自主創新和軟件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尤其要加大對軟件產業技術創新的支持力度。
對此,信息產業部副部長婁勤儉強調:“信息產業部還將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樹立中國軟件產業的品牌;繼續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更多適應產業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創新型軟件人才;加強行業自律。”
軟件產業獲四項支持 中國將成全球發展地區
更新時間: 2007-06-25 11:00:47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