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信息產業部經運司的數據顯示,2005年通信電子行業的光纖光纜產品銷量穩步增長,電子百強企業相關光纖光纜廠家在去年銷售光纖712.2萬公里,同比增長31.2%;光纜銷售1709.5萬芯公里,同比增長44%。
許多光纖企業負責人也稱,隨著海外市場的開拓速度加快以及國內3G、寬帶等內需拉動,我國光纖市場將在今后幾年中走出低谷。行業分析師也認為,海外市場對光纖光纜的需求增加使國內過剩的產能向海外轉移,光纖的價格出現了穩中趨升,同時,產業鏈利潤向下游轉移,也使中國光纖光纜行業有了贏利提升的空間。種種跡象表明,國內光纖市場今年有望復蘇。
光纖企業練內功 今年復蘇有望
2005年1月,我國對原產于美國、日本和韓國的光纖反傾銷案以我國企業獲勝告終。但是,這一勝利并沒有為國內光纖企業帶來顯著的效益。盡管勝訴之后,我國進口光纖由600萬公里/年減至200萬公里/年,緩解了國內激烈的價格戰,減輕了部分光纖企業的競爭壓力,但是從2005年季度國內光纖企業的銷售情況來看,情況不容樂觀,許多企業仍然未能走出困境,在這種情況下,業界專家紛紛出謀劃策,為中國的光纖市場和企業謀求出路。
據江蘇亨通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錢建林介紹,我國光纖市場的需求總量約為1500萬芯公里/年,而國內企業產能則高達4000萬芯公里/年,而且這種狀況極有可能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供給過剩導致了不良品牌的小廠家開始大打價格戰,搞惡性競爭,不少企業的產品以次充好,造假品牌。這樣導致了企業的贏利能力大大降低,許多企業都處在微利和無利的狀態。針對這些問題,中國通信學會光通信委員會主任、烽火科技集團總工程師毛謙提出,整個光纖光纜行業應該勤練內功,培育和優化市場環境。中國通信企業協會通信電纜光纜專業委員會秘書長肖人齡也強調,有關的行業協會要牽頭對市場環境進行整頓,特別是要加強行業自律。
也有專家指出,在加強企業自律,避免惡性內訌的同時,國內光纖企業也應該走打造品牌,整合優勢的道路。目前,國內兩家光纖企業同時也是兩家電子百強企業的長飛光纖光纜和中天光纖進行了整合,整合后長飛集團成為了中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第二大股東,借助長飛的技術優勢和品牌優勢,中天光纖的年生產能力已經在原來設計的能力基礎上,增加了20%,中天光纖的成本優勢進一步顯現,中天光纖今年的對外銷售量也比去年增長了1.5倍。而對于長飛來說,與中天的戰略合作,擴大了長飛預制棒產品的市場份額,這對長飛預制棒產品的市場競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總結起來,業界對光纖企業和監管部門提出了幾個關鍵性建議——企業要以市場需求為主導,按照市場規律,加強企業間的合作,達到供需之間的平衡;呼吁政府充分利用WTO的規則辦事,保證國內企業有一個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企業要加強對產品質量的管理工作,以保證光通信網絡的安全;呼吁運營商嚴格執行合同條款,配合清理光纜企業的應收款;企業應該通過提高運作能力和管理水平提高競爭力,要通過創新不斷提高競爭力。
開拓海外市場才能站穩腳跟
有了內功的修煉還不夠,肖人齡秘書長認為,我國光纖光纜企業目前還存在一個市場地域拓展的局限性,企業普遍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國內市場,而在國際市場的開拓上表現不佳。業內有識之士也認為,沒有放眼看世界的膽量,走不出國門,就不可能擺脫國內市場的低迷狀態。其實走出國內也是其他所有電子百強企業所面臨的問題。專家指出,光纖企業只有擴大出口量,尋求海外機會,在國外站住腳之后國內的市場才能站得更穩當。在國際競爭的過程中,市場也對國內企業的技術和創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賽迪顧問分析師彭雪飛向記者表示,雖然我國光纖技術發展迅速,還是和國際企業差距不小,近的一些新技術新產品仍然是國外企業如康寧、阿爾卡特等大廠在推動,朗訊也不斷發布新的光纖傳輸速度,國外企業產品的成熟度、質量仍然高于國內。
不過,國內企業也逐漸展開了開拓國際市場的工作。長飛、烽火、中天等廠家的產品已經進入了印度、伊朗以及東南亞市場。國內光纖的出口量在穩步增長,有數據顯示,大約從2004年中期開始,我國光纖光纜進口便開始下降,從月均進口1500萬美元下降到1000萬美元。出口方面,從2003年1月至2004年中期,出口基本上都維持在月均250萬美元的低水平,此后開始緩步增長,2005年則出現了明顯的增長,月均出口量已經超過500萬美元。
平安證券通信行業分析師劉軍認為,對于國內廠家還有一個較好形勢。以前,由于技術含量的差別,光傳輸產業鏈的利潤分成在預制棒、光纖、光纜環節基本上以7∶2∶1的比例分成。顯然,利潤集中在上游。但是,目前全球范圍內環節上的光棒價格出現下降趨勢,而第二環節上的光纖價格穩中趨升。可以認為產業鏈利潤在從上游光纖預制棒向下游光纖轉移。由于技術實力的差距,我國光纖光纜行業企業的主要生產能力集中在下游環節。這種利潤向下游轉移的趨勢對國內企業構成利好。
國內對光纖需求量日益增長
對于國內光纖企業前景看好的專家還有一個理由,那就是即將到來的3G建網、寬帶和城域網市場蓬勃發展以及呼聲漸高的FTTH(光纖到戶)等國內需求的拉動。信息產業部通信科技委員雷震洲表示,雖然3G屬于無線通信,但是它的網絡建設與光電線纜有一定關聯,直接關聯的是基站到移動交換局的室外回傳線路和覆蓋樓層或場館的室內布線,這些終將落實到進一步擴建光纜線路上。據預測,這一市場規模將在百億以上。
許多專家對光纖充滿信心的原因主要還是來自FTTH的誘人前景。2005年以來,IPTV開始了規模商用,得到了中國電信、中國網通等固網運營商的大力推動。專家預計2008年左右,我國的IPTV用戶將接近800萬,按照“標清電視”的需求,每個用戶的帶寬需求大約是2M左右,如果下一步上“高清電視”,每個用戶需要8M的帶寬,用戶的增長與帶寬增長相乘的結果,是對傳輸帶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設備商和房地產商的共同推動下,武漢紫菘、湖北都市桃源、北京寬HOUSE小區等許多FTTH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對光纖企業來說又是一大利好消息。一些光纖企業已經開始瞄準這一市場,去年,富通集團等企業成功開發出了FTTH用的光纖預制棒。
不過也有專家認為,光纖到戶還需要一個平穩過渡的階段,企業和運營商要腳踏實地,切忌浮躁。
摘自:中國電子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