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gzyueqian
      18078865874
      首頁 > 新聞中心 > > 正文

      關于網絡轉型的思考

      更新時間: 2005-12-07 14:16:58來源: 粵嵌教育瀏覽量:3528

        互聯網的蓬勃發展顛覆了傳統電信商業模式,人們對信息通信的個性化、移動性、多媒體化的需求日益強烈,信息通信與人們的工作、生活、娛樂等結合得愈加緊密,信息服務的重要性遠遠超越單純的通信服務,技術的不斷更新與進步正對行業管制和運營模式提出新的挑戰。

        面對來自行業的諸多壓力,何以應對各種挑戰,擺脫困境,促進產業駛入良性發展軌道呢?中國網通集團研究院副院長唐雄燕認為,網絡轉型是出路。

      轉型是出路

        我們看到,對于許多傳統運營商,龐大的公共電話交換網(PSTN)當前依然是立身之本,衣食父母。然而,隨著移動業務對固網所帶來的巨大沖擊,移動話音對固網話音的替代作用愈加明顯,IP電話正極大地分流傳統長途電話,話音業務被SMS、EMAIL、IM、網絡電話等其他通信方式替代的現象越來越嚴重。固話電話收入不斷下降的趨勢已不可避免,固網運營商們正面臨著日益加劇的困境。在現實面前,運營商的努力只能延緩固話收入“下滑”的趨勢。

        話音業務難以擺脫這樣的命運:話音業務將成為標準化的廉價日用品,話音業務日益走向無線化,其收入將繼續保持下降趨勢。

        據估計,2009年,目前的35%消費類PSTN用戶(約4億)將停止使用傳統的固話,而只依靠移動或VOIP業務,消費類PSTN業務收入將降低40%;2010年前,低成本話音將是3G的主要驅動力;2010年,3G話音價格將比主導的2G語音便宜50%。

        如此分析,無論從產業發展環境還是從市場需求來說,轉型都成為必然趨勢。

        轉型包括業務轉型、服務轉型、技術轉型、網絡轉型、管理轉型、文化轉型等,轉型的基本方向可以從三個方面分析:從窄帶通信向寬帶通信轉型,從主要提供話音連接的服務商向提供包括內容服務在內的綜合信息通信服務商轉型,從單業務運營商向全業務運營商轉型。

        轉型是系統工程,轉型是漸進過程,轉型是長期任務,轉型是風險事業。可以說,網絡轉型服從于業務轉型,服務于業務轉型。網絡轉型是電信轉型的基礎,而IP是網絡轉型的技術基礎。

      網絡轉型的現實問題

        NGN與NGI之爭

        NGN與NGI之爭在于目標一致,而理念不同。NGN與NGI都基于IP技術,希望實現的理想目標基本相同,NGN與NGI之爭反應了電信界與計算界的不同理念。

        NGN的思想基礎是:話音優化的網絡;終端“弱智”,網絡智能化;強調控制;可管理的IP網(IP電信網);屬于運營商的封閉式專網;網絡資源收費。NGI的思想基礎:數據優化的網絡;終端智能化,網絡“弱智”;強調自治;自由的互聯網;屬于全球的開放式公網;網絡資源免費。

        雖然有著不同的思想基礎,但是NGN與NGI從兩個極端出發,向著共同的理想互相靠攏,可謂“殊途同歸”。NGN的體系結構逐步開放,用戶終端智能化,發展道路是由“中央集權,閉關鎖國”到“改革開放,民主自由”;NGI則需要逐步增強分布式控制,局部引入智能節點,發展道路是由“無政府狀態”到“地方自治”。究競NGN與NGI誰會走得更快?讓我們拭目以待。

        如何解決IP技術問題?

        關于IP QoS與安全問題,目前還沒有靈丹妙藥。據唐雄燕分析,QoS、安全問題與IP的簡單靈活是一對矛盾,要徹底解決IP QoS與安全問題,必然要犧牲IP的簡單靈活特性,這又會回到ATM的老路上。

        雖然IPv6能很好地解決IP地址問題,但今天全球IPv6的發展主要是由政府和學術機構在積極推動,其商業驅動力還不足夠強烈。現實存在的龐大IPv4網絡與應用要演進到IPv6需要巨大的投入和漫長的過程。如何將IPv6的“技術優勢”轉化為“應用突破和業務創新”有待在實踐中探索。

        PSTN何去何從?

        用“英雄末路,江河日下”來形容PSTN的處境,再恰當不過了;而“鳳凰涅磐,欲火重生”似乎又透露出PSTN的愿望。如何對待PSTN呢?

        對于激進的革命派,可能拋棄原有PSTN網絡,使用NGN新技術實現網絡智能化,全面向基于IP的NGN轉型;而對于溫和的改良派,他們可能考慮到設備大量處在較新的“青春期”,利用價值還很大,更由于話音業務還是目前重要的電信業務而難以割舍,因而會改造現有的PSTN設備或網絡。

        網絡智能化的這兩種基本思路,分別代表著激進派與溫和派的兩種力量。

        PSTN智能化,可以讓PSTN“開源節流”。因為優化PSTN,降低運營成本,可以實現“節流”;通過網絡智能化創造新的增值業務,更可以實現“開源”。PSTN智能化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就是智能業務觸發問題和用戶(業務屬性)數據集中管理問題。

        可以預見,PSTN退出電信歷史舞臺是早晚的事,固網運營商可以延緩PSTN的衰退,在我國PSTN的改造是有現實意義的,能提升PSTN價值,開源節流,挖潛增效。而PSTN是否適合改造是有條件的,投資回報則是基本準繩。在我國目前情況下,因為運營體系以PSTN為中心,所以PSTN的改造相對容易得到業界的認同。

        PSTN究竟何去何從?兩股力量的較量,結果誰占上風,有待于業界共同探討與面對。

      寬帶:網絡轉型的基本特征

        未來的網絡將是寬帶網絡,由窄帶通信向寬帶通信轉型是必然趨勢。

        目前在我國,互聯網用戶規模的增長已趨緩,互聯網的發展已由從前的以規模增長為主轉變為以用戶結構的變化為主。截止到2005年6月,中國互聯網上網人數已經超過1億,寬帶接入用戶已經超過301O萬戶,寬帶網民已超過5000萬。寬帶用戶在互聯網用戶中所占比重不斷提高。

        在唐雄燕看來,IPTV正面臨著來自商業因素和技術因素的各種挑戰。

        從商業因素層面分析,我國IPTV的贏利模式還不明晰,IPTV的良性產業價值鏈還不能有效地建立起來,而業務收入與其占用的網絡資源反差還太大,我國對TV類業務的嚴格監管是IPTV面臨的重大挑戰,節目問題困擾IPTV業務發展,IPTV在我國的發展前景和商業意義還呈現出一片迷茫的態勢。

        從技術因素層面來說,技術與業務規范不完善,如視頻編解碼格式不統一,DRM、EPG、機頂盒等規范有待制定,業務要求尚不明晰;城域網和接入網還沒有為大規模發展IPTV做好準備;業務支撐系統還不健全。

        融合:網絡轉型的主要方向

        有關“融合”的名詞不絕于耳。未來的網絡將是多業務融合的網絡,由分離網絡向融合網絡轉型是必然趨勢。網絡融合包括方方面面:運營的融合、管理的融合、產業的融合,城域網與接入網的融合、話音網與數據網的融合、固定網與移動網的融合……

        關于融合,仍然存在著許多不可忽略的問題,比如多種網絡并存和不同網絡的理念沖突給網絡融合帶來的難度,融合的程度問題、主導權問題以及融合所帶來的運營管理問題等。

        固定網絡與移動網絡融合是NGN的必然要求,全IP是二者的共同發展趨勢;用戶的業務需求是固定移動融合(FMC)的基本驅動力。對于用戶而言,有了FMC,可以實現真正的隨時隨地溝通,不但可獲得一攬子服務,在通信方式上也有了更多的選擇和更大的靈活性,還可以享受到固定與移動融合所產生的許多新業務。

        FMC能夠為全業務運營商節省投資,減少運營成本;FMC有助于運營商更加靈活地開展業務,能為用戶提供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個性化的服務,減低用戶的離網率;FMC能為業務創新帶來新的機遇,增強運營商的差異化競爭能力。

        全IP是固定網絡和移動網絡發展的共同趨勢。固定和移動統一到NGN體系架構下之后,固定和移動只是NGN的不同接入方式。固定與移動網絡的演進路線也在很多方面相似,二者在演進過程中所遵從的分層網絡體系結構,所采用的許多通信協議和接口規范都相同或類似,尤其是IMS的發展有望實現二者在核心網絡層和業務層的完全融合。

        IMS是移動通信界提出的概念,而軟交換是固網通信界提出的概念。二者都希望建立基于IP的融合與開放的網絡平臺。IMS比軟交換更“軟”。與軟交換相比,IMS對控制層做了進一步的功能分解,實現了會話控制實體CSCF和承載控制實體MGCF在功能上的分離。從標準化和技術成熟度來看,基于軟交換構建固定NGN更為現實,難度也較小,國內外已開展了大量的商用試驗。從技術趨勢來看,開放與融合程度更高的IMS則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代表著固定與移動網絡融合的趨勢,更有前途。但會首先在移動網中應用。

        雖然今天NGN設備商都在依照IMS架構開發軟硬件設備,但完全標準化、能實現固定移動融合的IMS體系架構和相關協議的成熟尚需假以時日。

        FMC的實現需要循序漸進,理想化的網絡融合難度之大可想而知,用單一網絡解決所有問題是不現實的。FMC代表了未來的發展方向,用更加現實的態度對待融合,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有著重大的現實意義。但是,目前固定NGN和移動NGN(3G或B3G)的發展是獨立的,各有自己的演進方式,要實現兩個網絡的完全融合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在固定與移動網絡獨立的情形下,可以首先在商業層面、管理層面、業務層面以及終端層面實現FMC,讓用戶享受到固定移動捆綁業務;對于我國固網運營商,PSTN與PHS業務的捆綁以及網絡的部分融合就是FMC的初級階段。如果固網運營商能夠經營移動業務,將會極大推動FMC的發展;在控制層實現融合是固定和移動網絡融合的理想境界,這將還有賴于IMS的發展和成熟。基于IMS的NGN體系架構為人們勾畫出了FMC的美好前景,正在成為通信行業追逐的重要目標。

        開放:網絡轉型的成功之道

        “封閉是死路一條,開放是成功之道。”唐雄燕說。

        開放的網絡意味著分層體系結構和開放的API接口。分層體系結構,將網絡分為業務層、控制層、交換層與傳送接入層等幾個相對獨立的層面,實現了業務與呼叫控制分離、呼叫控制與承載分離、承載層與接入層分離。業務與呼叫控制分離,便于新業務的快速提供;呼叫控制與承載分離,便于采用新的傳送技術;承載層與接入層分離,便于采用各種接入技術。分層體系結構使得各層可以獨立發展,網絡運營商可以從不同的制造商那里購買合適的網絡部件構建自己的網絡。而業務提供采用開放的API接口,業務層成為了一個開放的公共平臺,不但運營商可以更方便快捷地創造新業務,并能吸引更多專業化的業務提供商基于該平臺去創造各類新業務。

        由于越開放,對標準化的要求越高,互聯互通的問題越多,運營支撐難度越大,所以開放中網絡開放推動行業價值鏈的開放和多元化。那么,如何形成開放的運營模式,打造良性的產業價值鏈?眾所周知,價值鏈細分成為必然,每個環節的參與者相應增加,使得參與者之間關系變得更加復雜。由于運營商不可能壟斷整個價值鏈,因此合作成為主旋律。單個企業之間的競爭演化為價值鏈之間的競爭。

        可見,網絡的開放,使得業務創新、運營創新和商業模式創新更為靈活和方便;網絡的開放,有利于價值鏈的擴展,創造新的商業機會,激發行業的活力。

        “移動、寬帶、融合、開放”,正成為信息通信業的主旋律。移動,更能體現隨時隨地、個性化的張力;而寬帶,奠定了視頻、多媒體、海量信息的基礎;融合,意味著更多網絡融合、業務融合、產業融合;開放,蘊含著網絡開放、業務開放、產業開放。

        “IP是網絡轉型的技術基礎,寬帶是網絡轉型的基本特征,融合是網絡轉型的主要方向,開放是網絡轉型的成功之道。”這就是關于網絡轉型的一些思考。對此,您做好準備了嗎?

      免費預約試聽課

      亚洲另类欧美综合久久图片区_亚洲中文字幕日产无码2020_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桃色视频_亚洲AⅤ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1. 亚洲中文字幕精品有码在线 | 亚洲国产原创私拍精品 | 在线亚洲精品国产二区图片欧美 | 最新国产精品精品视频 | 日本高清午夜色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